考题溯源[2015•大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君子知“怕”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
考题溯源[2015•大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 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 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東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 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 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 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 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 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 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 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 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 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 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 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 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 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 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 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 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 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 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 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 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 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 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 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 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 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 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 “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 人知道今、辛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 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 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 乐的命运共同体。
(文/游宇明,有改动)
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例2.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例3.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例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