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灯谜,5句谚语,5个世界之最,5句名人名言,中国5个传统-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汪建的问题

  5个灯谜,5句谚语,5个世界之最,5句名人名言,中国5个传统节日介绍.

  5个灯谜,5句谚语,5个世界之最,5句名人名言,中国5个传统节日介绍.

1回答
2020-05-14 20:2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龚晓燕

  5个灯谜:

  成语谜——

  龙(打一成语).充耳不闻

  一(打一成语).接二连三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亚(打一成语).有口难言

  主(打一成语).一往无前

  5句谚语:

  谚语:

  放长线钓大鱼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吃一堑长一智

  小不忍则乱大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个世界之最:

  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面积达2,166,086平方公里)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全长6,695公里)

  地球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亚洲雅鲁藏布江,长达496.3公里)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有800多万平方千米)

  5句名人名言: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圣西门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中国5个传统节日介绍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2020-05-14 20:25:0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