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为什么会钟情于山水?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家斌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人为什么会钟情于山水?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8分)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生动、流畅,不少于300字。 

  中国古代文人为什么会钟情于山水?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8分)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生动、流畅,不少于300字。

   

1回答
2020-05-17 00: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曲广吉

  示例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们自觉人格的理想追求。山水田园诗,传递了文人墨客的人格精神。魏晋六朝在中国思想史、艺术史上都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由于统治者穷奢极欲,官场黯无天日,于是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大夫,便纷纷从功名利禄中逃遁出来,去寻找自己的人格存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自然地便一下子找到了老庄。老子的“无为”与庄子的逍遥观,成了魏晋“玄学”的主旋律。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人往往是孤独的,文化人的心灵更是孤独的。一个人永远也无法穷尽另一个人的心理世界,孤独的心灵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外界的共振与认同,这个外界,对于诗人而言,就是自然山水。当文人士大夫将自然山水看成知音,他们的人格在自然山水之中达到了一种妥帖的认同与共振,这就是人与山水自然的一种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面对巍峨的高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面对涓涓的流水,会产生一种柔美感。大自然的雄伟高大、宽阔阴柔渐渐成为一种人格现象,“崇高”“优美”等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示例2:寄情山水是中国古代文人政治、仕途坎坷的自我疗救。自古文人多命舛,不少诗人年轻时也曾气冲霄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如今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然而,这些恃才傲物睥睨天下的人大都在现实中碰得鼻青脸肿。但诗人的傲骨即使屡遭打击也不会变成媚骨,于是,诗人的一生注定坎坷而黯淡。理想的破灭,生命的潦倒终于让诗人认清了自己的“性”,认清了自己的“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仕途的穷处,并非生命的尽头,“引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在这儿,诗人们都找到了另外一扇窗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打开窗子,只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只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诗人们一头扎进自然,用山水田园来平衡失重的命运,用山水田园来慰藉创伤的心灵。[8分。观点明确,1分;论据充实,4分;语言生动、流畅3分;

  分析:

  这是一篇微作文,此类作文,要根据题干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组织答案时,首先要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时代背景、理想追求等角度分析阐述,然后再结合着山水景物的特点来阐述中国古代诗人可借助山水田园诗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可以寄寓在景物的描写里面。注意字数的限制。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20-05-17 00:57:4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