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的区别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天铎的问题

  【有人知道: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的区别吗?】

  有人知道:阿斯匹林和水杨酸的区别吗?

1回答
2020-05-16 23:1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彭光含

  你好:

  阿斯匹林和你说的水杨酸没有太大的区别,

  阿斯匹林

  药理:

  药效学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prostaglandincyclooxygenase)、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

  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半衰期为15~20小钟;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适应症:

  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2)消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其他: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制剂与规格]阿司匹林片(1)0.075g(2)0.3g(3)0.58

  (1).解热镇痛:每次服0.3-0.6g,一日3次,或需要时服.(2).抗风湿:每次服0.5-1g,一日3-5次,服时宜嚼碎,可与碳酸钙,氢氧化铝或胃舒平合用,一疗程3月;小儿一日0.1g/kg,分3次服,前3日用半量减少反应.(3).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4).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5).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6).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本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徐叔云:安徽医学.1984.)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本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2)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前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3)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

2020-05-16 23:20:4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