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会与地球碰撞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解晓东的问题

  【小行星会与地球碰撞吗】

  小行星会与地球碰撞吗

1回答
2020-05-16 09:5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冠军

  小行星是一些围绕太阳运转但因为太小而称不上行星的天体,它们位于地球轨道以内到土星的轨道以外的空间中.而大多数小行星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约有30颗直径超过200公里,已知最大的一颗是谷神星,直径约935公里,第二大的是智神星,直径535公里.约250颗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公里.估计太阳系内有几百万颗巨砾规模的小行星.这些小型小行星或许是大型小行星相互碰撞时形成的,其中少数一些以陨石形式撞击到地球表面.最大的小行星的质量才大到足以使它们在形成之际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塑造成球形.小行星的亮度缺少有规律变化的事实支持上述假设,因为只有对称形态的天体才能产生有规律的光变化.小行星的自转总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反光表面面积.小行星的外形多种多样.

  伽利略航天器在前往木星的途中经过小行星带,拍摄到小行星爱达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小卫星.爱达呈长约56公里的土豆状,在距离约100公里处有一直径约1.5公里的岩石块,这是已知的太阳系中最小的天然卫星.还有一些小行星也具有自己的卫星.

  小行星在太空运行,因其质量太小很容易遭受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这在天文学上叫做摄动),从而改变其运行的方向.如果一颗近地小行星受摄动后偏离原来轨道朝向地球,那就可能与地球相撞,这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灾难.据估计,直径在0.7∽1.5千米之间的近地小行星,大约有500∽1000颗,包括直径更小的大约有1万颗,它们确实存在着对地球的潜在威胁.地球在其诞生以来的漫长岁月中,曾经遭受过许多次撞击,在地表或地层中留下痕迹,有些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些小行星的轨道几乎不断地和地球的轨道交叉.已确认的这类小行星有91颗.它们被称为阿波罗型小行星.天文学家们全力搜索这类小行星,部分原因是惟恐它们可能会和地球相撞.了解这类小行星的存在并计算出它们的轨道,就可能找出改变其轨道的方法,使之远离地球而去.地球和大型小行星的碰撞是罕见的,但与小型小行星的碰撞则较为多见.据估算,在100万年内,可能会有几个直径100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碰撞.如果一个这样大小的行星撞上地球,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几颗氢弹,碰撞会形成直径13公里左右的陨石坑,还会造成全球性气候的短期失调.撞击点若在海洋,也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一些科学家确信,在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或陨石撞击了尤卡坦半岛北部,致使恐龙以及其他多种动物绝灭.小行星也和陨石一样,由不同比例的石质物质和金属物质(主要是铁)组成.许多这类天体都含有大量的碳,所以颜色发黑,反照率低.它们又称为碳质球粒天体.可以认为这种天体是从诞生太阳系的原始星云中聚合而成的第一批物质.它们没有经受随后的任何变异(如内部的放射性致热所引起的熔融,或陨石撞击所引发的结构性变态).

  历史上这方面有关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资料及证据

  1908年6月30日早晨,在俄国西伯利亚东北部的通古斯地区,一个比太阳还要耀眼的巨大火球,呼啸着从天而降,訇然一声着地,发出的冲击波把周围20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的树木一一击倒,爆炸声传到了1000千米以外.专家估计,它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二十多颗百万吨级的氢弹,在落地时应有4万吨重.这是著名的通古斯陨石之谜.虽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彗星撞击,但地球存在被撞的危险则确凿无疑,人们绝不可高枕无忧.

  关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现在有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认为其肇事者就是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它一头撞上地球,引起规模空前的大爆炸,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烈性炸药.如果撞击在陆地上,裹挟无数土石、尘埃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势如成千上万颗氢弹爆炸,遮天蔽日的浮尘慢慢扩散,覆盖全球,持续经年才渐渐降落,期间挡住阳光,气温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无从进行,断绝了恐龙的食源.如果坠落在大洋里,它的巨大热能和动能使得亿万吨海水陡然蒸发,直冲云霄,同时掀起势如排山倒海的滔滔巨澜,顷刻之间席卷五洲大地.无论撞击在陆地还是海洋,都会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恐龙遭此灭顶之灾,焉能逃脱覆没命运.

  据2001年2月2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超一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报道,来自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和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几位科学家近日在研究中发现,除了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外,早在2.5亿年前就有一颗与上述小行星大小类似的星体曾坠向地球,而且其破坏程度更大.

  此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对古生代与中生代分界的国际标准地层—浙江省长兴县剖面丰富的古生物资料进行严密科学分析后,证实2.5亿年前也发生过地球生物大灭绝,而且不是以往认识的逐渐消亡或分期灭绝,而是一次突然爆发的灾害性事件.

  中美两国科学家提出的地质史上同一时期的两个事件,尽管性质不同,但绝非偶然巧合,其中的因果关系是不言自明的.

  由以上三例来证实小行星是撞击地球的罪魁祸首,也许还会有人将信将疑,但地面上确有小行星撞击的遗留痕迹,是毋容置疑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有一个巴林杰陨石坑,它的直径达1265米,平均深度为180米.估计这是由一颗直径80米,重200万吨的陨石撞击后形成的,而这么大的陨石在落地前正是一颗遨游于太空的小行星.

  至于直径约10千米的陨击坑,迄今为止人们已找到了3个,它们是120万年以来小行星碰撞地球遗留的痕迹.科学家推算,一颗直径500米的小行星才可能在地面撞出这么大的坑来.这表明,每百万年有可能发生3次直径为5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不过,直径更小的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概率则更大,而直径更大的小行星,撞击的概率就更小.

  近几十年来,天文观测揭示了多起这种来自太空的威胁.1937年,发现了一颗名为“赫美斯”(Hermes,中文译名石神星)的小行星,它的直径为1500米.根据计算,它最接近地球时距离可能只有30万千米,也就是说,它会从月球和地球之间穿过,给地球造成了可怕的威胁,幸而结果是有惊无险.

  1968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巴特拉教授警告说,小行星伊卡鲁斯正在飞来,“只要它稍许偏离原有的运行轨道,就可能进入与地球相碰撞的路线.”当时这颗小行星以每秒9千米的速度接近地球,它的直径是1000米,质量为20亿吨,仅从质量考虑,它也应具有千倍于巴林杰陨石的能量.它撞击地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不堪设想.这条消息曾在欧美和日本的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相信的和怀疑的各执一辞.到了那一年的6月15日,伊卡鲁斯在离地球630万千米的太空,笑看人间的争长论短扬长而去,地球毕竟又逃过一劫.

  1972年8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人们观测到上空有一个天体飞掠而过,其距离为58万千米,估计是一颗直径为10千米的小行星.

  1983年10月11日,美国的国际红外天文卫星发现一颗小行星,临时编号为1983TB,现在的正式名称为“法厄同”.天文学家根据卫星发回的信息,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又一次令人提心吊胆:当这颗小行星在2115年再次来临时,有

2020-05-16 09:59:0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