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邓宏的问题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

  --《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经济因素。

  (4)据材料四指出,197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贸易的认识。

1回答
2020-05-16 17:3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崔晶

  (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以得出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依据材料一“三大航线”可以得出贸易范围较广;依据材料一“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以得出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海外贸易传统悠久,有优越的海洋条件,陆上丝绸之路因辽夏金的存在而被阻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等.

  (2)第一小问不同,强调明代的新特点,依据材料二“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以澳门为中转港”、“墨西哥”、“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可以得出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中转贸易兴盛(澳门成为贸易的中转中心);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

  第二小问影响,联系所学知识,“丝银之路”的兴盛使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徐光启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

  (3)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可见从出超变为入超.

  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经济特权,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西方工业革命蓬勃看展,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等.

  (4)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四的图表,197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

  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围绕“积极主动、开放、改革、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把握机遇“等角度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

  (2)不同: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中转贸易兴盛(澳门成为贸易的中转中心);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

  影响:促进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西方文化传入,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

  (3)变化:从出超到入超.

  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经济特权;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它国家的贸易竞争.

  (4)趋势: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

  认识:积极主动、开放、改革、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把握机遇.

2020-05-16 17:33:5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