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其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①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有了这种胸怀,“地球村”的文化会更加绚丽多彩.
②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财富的源泉,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③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和融合,才能保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十二.背景材料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中国国务院通过并于2007年12月16日对外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这一《办法》,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其中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新年(元旦)仍放假1天,国庆节仍放假3天.
双开测试:1.传统节日属于哪一方面的文化遗产?2.将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观点?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4.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跨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家、民族文化当中.假如你是一名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介绍中国封建社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试举三例)(2)请介绍本国代表性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举一例)(3)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你的态度是什么?(4)对待文化差异,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5)面对不同文化,你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1.非物质文化遗产.2.增设传统假日,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3.我们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主动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4.(1)四大发明、赵州桥、圆周率等.(举出三例即可)(2)长城、李白等.(各举出一例即可)(3)批判地继承;保护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4)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等.(5)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