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经济概论的问题1.论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孙俊若的问题

  【关于世界经济概论的问题1.论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简述,国际贸易的理论及主要内容.】

  关于世界经济概论的问题

  1.论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国际贸易的理论及主要内容.

1回答
2020-05-18 21:0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薇薇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问题

  在当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将相应地影响就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居民消费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保证.发达国家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由于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加快,需求迅速增长、通胀有所抬头,因此宽松货币政策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全球利率水平趋于上升.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1.25%,意味着从2001年开始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结束和美国经济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时期.根据历史经验,美联储收紧银根的过程往往需要持续两年多的时间.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连续提高13次,从1%提高到4.25%,仍将有所上升.

  两年多来,欧元区2%的基准利率经历了比美国利率高出一倍到仅为美国利率一半的转变.欧洲央行一向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己任,并确定2%为可接受的通胀率的上限.但事实上,受各种因素的掣肘,欧洲央行的动作总是滞后于外界期望,欧元利率也经历了从下降趋势到可能上升的变化.受到油价屡创历史新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以及消费者支出减少的影响,欧元区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同时欧元区9月消费物价同比上涨达到2.6%,是200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给本不景气的欧元区经济增加了加息压力,使欧洲央行处于两难的境地.12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将欧元区的主导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但并不意味着欧元升息周期的开始.

  近期,韩国、智利、加拿大和泰国等国采取了加息步骤.当前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经济增长周期不同,将会进一步扩大各国利差,给汇率和国际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迅速扩大.美国自1992年开始再次出现贸易逆差以来,逆差从1992年的501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04年的668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也从0.8%上涨到了5.7%.二是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双方的贸易结构失衡,发达国家抱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侵占了其国内市场,造成了失业上升.

  作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布什将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直接与对外贸易挂钩.布什政府将持续的高失业问题归咎于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增长,接连不断地以倾销名义对其他国家强行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国内钢铁、纺织等行业,在农业方面采用惯用的贸易补贴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在采取实际上的弱势美元的同时,不断要求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然而,贸易逆差的根源首先还在于美国国内经济结构问题.美国经常账户赤字长期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美国和世界经济的一大风险,当前全球贸易发展失衡加大的局面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外部资金不再支持美国日益扩大的过度支出,美元不仅将可能遭受大幅贬值,美国经济也会面对消费、投资萎缩的双重打击,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由于采取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近几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面对财政赤字升高的问题.2004财政年度美国的财政赤字创下了413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欧盟国家的财政状况同样也不乐观,其中5个主要国家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欧盟规定的3%上限,法国和德国的财政赤字比例已连续3年突破这一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修改使得欧盟国家财政赤字增加的空间加大,但是不利于各国协调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更是由来已久,预计2005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仍将达到6.5%.

  持续的财政赤字将会增加消费者的未来负担、减少储蓄、提高长期利率上升预期,并可能削弱社会投资动力,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2005年以来,CPI的上升比此前的预计更高,因此IMF的秋季预测中,分别将2005年和2006年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调为2.2%和2.0%,比春季预测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CPI分别上调为3.1%和2.8%,比春季预测各提高0.4个百分点,欧元区CPI分别为2.1%和1.8%,也比春季预测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2005年和2006年,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CPI将分别上升5.9%和5.7%,比春季预测分别上调0.4和1.1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加大的另一个证明是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上升较大.以美国生产者价格(PPI)的变化为例,从2004年4月以来,持续明显高于CPI的上升水平,2005年9月份的同比PPI达到6.7%,比同期CPI高2个百分点.造成生产领域价格持续高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油价居高不下和原材料等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由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激烈,生产企业所受到的价格压力没有明显向下传导,使通货膨胀受到了遏制.但是如果能源等价格持续保持在高位,价格提高的压力将会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通货膨胀将会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

  目前通货膨胀依然较低和对世界经济影响不大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各国从中国等国家进口了大量价格便宜的商品,抵消了油价上升输入的通胀压力.同时,更加灵活和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体系推迟了高油价带来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和直接投资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流入支持了它们的出口产业快速发展,石油出口国和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对美国等的资金回流又支持这些国家的需求增长.因此,以往经济增长加快产生的支出和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使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以压制通货膨胀的影响被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货物的因素抵消或延迟了.现在还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会出现全球性通胀.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将相应地影响就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居民消费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保证.发达国家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

  2.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2020-05-18 21:05: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