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景晖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特征,资金需求一直有较大缺口,因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特征,资金需求一直有较大缺口,因此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更多着眼于影响总供给,并且以“松”为主的扩张性政策搭配出现更多。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开始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财政货币政策一直采取“双紧”配合,政策协调目标就是通过紧缩性政策,来控制赤字、减少发债、压缩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总投放量等。 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2年。1997年以后,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快速转为“双松”配合。其中以扩张性为实质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增发长期国债,筹集资金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什么方法论?
(2)这一方法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3)这一方法论的重要性?
1回答
2020-05-19 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