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实情谈】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国实情谈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实情谈】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国实情谈
6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须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积极地肩负起责任,自觉地调整行为,力求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以全面长远地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3个转变.
6.1 发展观的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以GDP增长评价各国发展状况被普遍认同.在这种背景下,相当多的人把GDP增长本身当作发展的目的和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GDP快速增长掩盖下的某些缺陷,如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工农、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等.而且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掠夺性开采资源、污染再大的项目也要大干快上,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明确阐明了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和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的需要.我们不能为了满足物质方面的需要而损害其他方面的需要,不能为了GDP的增长而损害环境和健康,削弱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一般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增长方式,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为主要驱动力.我国目前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的状况,应该说与此有关.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两高两低”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变到与之相反的“两低两高”的增长方式,就要在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上做好文章.
6.3 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是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和谐相处.面对未来发展的重重压力,把“生态良好”纳入文明发展道路之中,既体现了当代人的切身利益,又关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十六大报告要求,“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没”.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利用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发展保持在承载能力之内,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
7 实例
深圳作为新兴城市,在过去20年中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在今后的发展中,深圳如何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决策者们意识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遐迩闻名的“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旅游景点曾经是深圳机场的最佳选址.在国家环保局的支持下,深圳有关部门毅然“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相对投资省、施工易的预选方案,确定了远离市区,有很大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黄田.而黄田机场,也因为拥有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而被国家定为4个重点建设的国际货运中转机场.80年代中,当深圳的外资项目大多是“满天星斗”时,“一轮明月”就主动找上门,希望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深圳东部沿海地区建设一个每年可提炼数百万吨石油的炼油厂.所有的可行性分析都显示这是一个对深圳经济推动极大的项目,唯有环保部门的结论是对东部沿海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决策者当即一票否决.
在深圳,“环保一票否决权”从建市之初就开始执行了.深圳明确规定:“凡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先经过环保审批,才能办理工商登记.”从1993年起,深圳市政府每半年就要将最新的《投资导向目录》和“环境保护限制发展项目清单”一起发布,严格将重污染项目拒之门外.目前,全市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只有5.4t和0.05t,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年8月,深圳跨进了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列.
与某些“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不同,深圳一直将环保超前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融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在深圳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76%的非建筑用地被用作城市的生态用地,以此建立起城市的环境背景—绿地生态系统.整个城市被分为9个规模不等、功能各异、配套齐全的组团,各组团间及交通干线两侧分别设800~1000m和15~30m的绿化隔离带.这是一个横亘在老市区与新市区中间的一个宽800m、长4km的绿化带.随着特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当初的这片偏远之地变成寸土寸金,不知道有多少房地产开发商打着这片地的主意,但市领导不管谁的“条子”都不予理会,最后,这片土地进入人大通过的市规划国土法定图则,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接着,市政府又投入巨资加以改造,并正式取名为市中心公园.中心公园四周的楼盘纷纷打出“俯瞰中心公园”的口号,沿中心公园的土地陡然升值,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局面悄然浮现.
深圳人已经意识到:只要体制、政策对头,经济高速增长并不难,难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还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平.
8 建议
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成功的事业,需要全民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的引导.政府要通过对民主参与意识的启蒙与培育,使公众通过民主渠道自觉参与到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为保证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定期将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和生态破坏态势,以及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其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通报社会各界,提高政府行政和决策方面的透明度.并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咨询机构、大众信息网络和质询制度的建立,便于公众及时适当地获取信息资源,依据信息参与决策与监督.
(2)要强化政府与公众的联系,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密切沟通与合作的纽带.政府要制定公众参与的指导原则、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技术和资金支持,引导和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3)要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从立法上明确公众参与的程序、公众表达意见的处理、公众意见的效力等,强化公众参与.此外,还应确立和完善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的法制制度,实现公民依法进行环境诉讼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