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潘英俊的问题

  【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

  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

1回答
2020-05-20 18: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晓方

  洪涝灾害的危害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我国的雨涝

  1951—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洪涝灾害控制及预防措施2008年05月16日星期五09:44洪涝灾害控制及预防措施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可导致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财产损失,甚至传染病流行,严重威协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由于受强降雨影响,部分乡镇遭受洪涝灾害,为了做好受灾乡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特提出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供受灾乡镇参考.

  一、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

  (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病人的救治与报告: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毒药物治疗: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采取的措施.同时应注意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围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

  3、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应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4、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主要宣传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和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三、加强环境卫生

2020-05-20 18:59:2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