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金方的问题

  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2回答
2020-05-20 12:5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宾晓华

  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本段也有两层含义.

  庄子指出,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相比,普通的人与彭祖相比,以及上文的蜩、学鸠与大鹏相比,都是小与大的区别.这种“小大之辩”是从现实的层面上来看的,也就是从“有待”的层面上来看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从“无待”的角度来看,那么,即使是长寿的冥灵、大椿、彭祖,他们依然受到“知”“年”的限制,依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是徒然感叹人生的短暂,羡慕彭祖的高寿;或者只是看到相对关系中的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那么就和庄子前文所批驳的蜩与学鸠是一样的了.

2020-05-20 13:01:10
李金方

  第一段中的例子的“所待”是具体的“物”,受到的限制是具体可感的;第二段的例子的“所待”是另一个角度的限制,就是时间(即“知”“年”)。可以这样理解吗?

2020-05-20 13:01:4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