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里的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立春过后,大-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邵东的问题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里的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里的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

  A.物候规律 B.气候变化

  C.物候现象 D.四季景色变化。

  (2)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

  A.作诠释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对这三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

  D.选文前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最后第三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虫鱼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时与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5)对选段中语言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___

  A.第一、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

  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着想的心情。

1回答
2020-05-20 23:2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乐春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根据前两段的内容以及第三段“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以明确说明内容是“物候现象”;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2020-05-20 23:25: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