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急需水仙子(夜雨)的中心思想.】-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程素森的问题

  【水仙子(夜雨)急需水仙子(夜雨)的中心思想.】

  水仙子(夜雨)

  急需水仙子(夜雨)的中心思想.

1回答
2020-05-22 14:1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孙琦

  作品名称:水仙子·夜雨创作年代:元代作者:徐再思作品体裁:散曲

   作品原文: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作品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作品赏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

  “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梦回,再难入眠.“落灯花棋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棋一般,宋代贺铸有词说:“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忆秦娥》)可见在三更之夜,天涯孤客,更添愁绪,“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样是孤寂的象征.作者用了这么多语言描写了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叹新丰逆旅淹留.”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起三句鼎足对,妥帖自然,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见出作者的功力.中间段点出痛苦根源,由感而发,语淡味浓.各种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骚客早已描写尽致,在作者笔端却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加独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荡气回肠之功.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说尽了作者的无力与无成,文已尽而意有余.

  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字字未写作者自己,写物寓言,侧面落笔,“以我观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词之变体,但比词更贴近民间.

  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数字,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作者笔下,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曲中层层递进,以最少的数词却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惆怅、光阴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可以说曲因数字而有生趣,数字因曲而灵动.

2020-05-22 14:15:0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