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方面的例题】
电解池方面的例题
【电解池方面的例题】
电解池方面的例题
典型例题
例1:已知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铅蓄电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1)写出放电时负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蓄电池作为电源,电解CuSO4溶液生成1.6gCu时,蓄电池内消耗H2SO4__________mol.
(3)给蓄电池充电时,若要使3.03gPbSO4转变为Pb和PbO2,需_______mole-的电量.
选题角度:此题涉及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电解CuSO4溶液的反应原理、电极反应和有关电池反应、电解反应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
思路解析:
(1)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负极上的反应是Pb+SO42--2e-=PbSO4.
(2)由电池反应
有2e-~2H2SO4的关系
又由电解反应,有4e-~2Cu的关系;依据电子守恒的关系,可得2e-~2H2SO4~Cu的关系.
电解CuSO4溶液生成的Cu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蓄电池中消耗H2SO4的量为2×0.025mol=0.05mol
(3)蓄电池充电时发生电解反应有2e-~2PbSO4的关系.
3.03gPbSO4的物质的量为转变为Pb和PbO2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在于:①弄清蓄电池及电解CuSO4溶液的反应原理;②把握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这一恒等关系.
例2:在25℃时将两个铜电极插入一定质量的Na2SO4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逸出amol气体,同时有wgNa2SO4·10H2O晶体析出.若温度不变,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选题角度:本题主要考查电解的相关知识.
思路分析:电解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阳极),2H++2e-=H2↑(阴极).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为Cu+2H2O=Cu(OH)2↓+H2↑.阴极逸出amolH2,水被电解了2amol,即析出的wgNa2SO4·10H2O溶解在2amol水中恰好是25℃的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例3:(1993年全国高考题)图-1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板b极板X电极Z溶液
A.ZnC负极CuSO4
B.CC负极NaOH
C.AgFe正极AgNO3
D.CuC负极CuCl2
选题角度:本题主要考查电解的相关知识.
思路分析:题中“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a极板质量增加”一定是金属阳离子在a极板上放电析出,所以a极板一定是阴极,与a极板相连的电源X极为负极,由此排除C选项.B选项电解NaOH溶液无金属单质析出也被排除.电解CuCl2溶液时,阴极上析出铜,a极板质量增加,而在阳极上是Cl-放电生成Cl2,与题意不符,D被排除.电解CuSO4溶液,阴极析出铜,阳极放出氧气,A项符合题意.
A
例4:A、B、C是三个电解槽,阳极均是Pt电极.A槽是CuCl2做电解液,纯铜片做阴极;B和C两槽以AgNO3溶液做电解液,纯银丝做阴极.先将A和B槽并联,再与C槽串联进行电解.若B槽中银丝质量增加0.108g,C槽银丝质量增加0.216g,则A槽中铜片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选题角度:本题主要考查电解的相关知识.
思路分析:本题是将A、B并联之后再与C串联,根据物理学电流定律可知:IC=IA+IB,可推出各电解池得失的电量关系为:QC=QA+QB.设A槽中铜片增加的质量为x,故有:
0.032g
点评:熟练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强度大小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例5: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图,闭合开关S后,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6.0V,电流表的示数为100mA.
⑴此时A管内生成_______________气,B管内生成______________气.
⑵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⑶通电过程中,A极、B极各发生何种化学反应?
⑷为了加快电解水的速率,可在水中加入()
A.H2SO4B.HClC.NaOHD.NaCl
⑸在实验过程中消耗了何种形式的能量,产生了何种形式的能量?
⑹若通电10min,A管中将生成______mL气体(标准状况).
⑺已知每摩尔水被电解消耗280.8kJ能量,则10min内增加了多少化学能?
⑻在电解池中产生多少内能,在该实验中两极间液体的电阻是多大?
选题角度:这是一道物理、化学综合题,涉及能量转换、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电路计算等知识,每小题是相对独立的,用单一知识能求解,各题之间又是通过相关知识点渗透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综合及迁移能力.
思路分析:
⑴因为H+带正电,OH-带负电,由电池正、负极位置可知,H+向A极移动,在A管内生成H2,B管内生成O2.
⑵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A极:4H++4e-=2H2↑;B极:4OH--4e-=2H2O+O2↑.
⑷在水中加入强酸或强碱都可使电解水的速率加快,但加入HCl或NaCl后在阳极生成Cl2,而不是O2,所以应选A和C.
⑸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消耗了电能,产生了化学能和内能,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消耗的能量应等于产生能量的总和.
⑹
到达阴极的H+和电子结合成H,H再相互结合成H2.每个电子带电e-=1.6×10-19C,10min内在阴极上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
故A管内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
V(H2)=3.11×10-4mol×22.4L/mol=6.97×10-3L=6.97mL
⑺10min内增加的化学能E化=3.11×10-4×280.8×10-3=87.3(J)
⑻由能量守恒求得电解池中产生的内能
Q=E电-E化=Uit-E化=6×0.1×600×87.3=272.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