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钱钟书生命中的杨-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阳的问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黄薇1928年,杨绛17岁,考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初,杨绛去了清华当借读生,结识钱钟书。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黄薇

  1928年,杨绛17岁,考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初,杨绛去了清华当借读生,结识钱钟书。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结婚。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而杨绛留在上海,任了一年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

  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

  新中国成立后,杨绛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新中国成立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并畅销。1978年6月,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这本翻译书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贵宾。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贡献。

  1989年,《围城》将要搬上荧屏前,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钱钟书说,“实获我心”。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2001年,杨绛参加了清华大学“好读书奖捐赠仪式”。这是她和钱钟书在病榻前商量好的,将二人全部作品著作权中因作品使用而获得的财产收益捐赠母校,以资助那些爱好读书的贫寒子弟。奖学金不用他们个人的名字。镜头前,90岁的杨绛站起来,用清脆明亮的声音讲述自己对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解。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坐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

  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选自《时代人物》,2016年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岁沾染的污秽回家……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静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坐在人生边上》) ②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有一对像他俩这样才华高而作品精、晚年同享盛名的幸福夫妻了。

  (夏志清,文学评论家) ③从杨绛涉足文坛开始,她坚持写作时心灵的自由表达,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这种创作态度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清高孤傲和明哲保身的价值取向。

  (《杨绛:淡定背后的风华》) ④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杨绛早已成为一道文化景观,然而景观往往遮蔽真义。如果粗暴地将杨绛简化成一个标签、一个传奇,那是对知识尊严的亵渎。

  (《纪念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绎》)(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___

  A.钱钟书准备写小说《围城》时,杨绛甘愿做“灶下婢”;《围城》将要搬上荧屏时,杨绛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片头的旁白。

1回答
2020-05-22 21:1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继峰

  (1)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等的能力.B、“新中国成立后,钱钟书带着杨绛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错误,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清华任教以后”.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等的能力.A项,“深入学习了英语、法语”于文无据,原文中没有说杨绛此时深入学习英语和法语;后来杨绛翻译外国作品时还学习了西班牙语.B项,“原因就在于杨绛的这种身份定位”错误,钱钟书的说法表达的是对杨绛的感谢之情,而杨绛的文学作品与钱钟书的对杨绛的称赞没有关系.D项,“反映了老年的杨绛对心如止水、平静地度过每一天的追求,说明此时的杨绛已经达到完全净化了自己”错误,此时的杨绛已经过着心如止水的生活,不是“追求”,“完全净化了自己”文中没有任何根据.

  (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写杨绛翻译《堂吉诃德》的相关内容,是为了突出杨绛的形象品质.杨绛在47岁的时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并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所有读者惊讶并崇敬的.译稿在文革中历经磨难,最终还是完成了.并得到了邓小平的认可,作为礼物赠送给西班牙贵宾,并得到了西班牙国王颁发的勋章.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杨绛的坚持和在文学上的贡献.

  答案:

  (1)B

  (2)CE

  (3)①体现了杨绛终身学习的思想.杨绛47岁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准备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②说明翻译《堂吉诃德》的恶劣环境.《堂吉诃德》的译稿经历文革,命运多舛.③照应朱光潜对杨绛的评定.《堂吉诃德》翻译本作为国礼赠给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说明杨绛这本书翻译得很好.

2020-05-22 21:18:1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