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化学家有哪些啊啊啊-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光玉的问题

  著名的化学家有哪些啊啊啊

  著名的化学家有哪些啊啊啊

1回答
2020-05-25 00:2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戴锦春

  去查百度百科吧

  莱纳斯·卡尔·鲍林

  http://bk.baidu.com/view/136496.htm

  门捷列夫

  http://bk.baidu.com/view/4476.htm

  阿仑尼乌斯

  http://bk.baidu.com/view/396188.htm

  黄鸣龙

  http://bk.baidu.com/view/187807.htm

  唐敖庆男,江苏宜兴县人,著名化学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誉国际的具有特色的中国理论化学派的创建人及主要代表者.

  莫桑德尔瑞典化学家,是贝采里乌斯的学生,他对发现和研究稀土元素作出了重大贡献.

  门捷列夫(1834.2.8~1907.2.2),俄罗斯化学家,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居里

  法国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

  卢嘉锡(1915-)

  卢嘉锡男,1915年10月出生于厦门市,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上面的不全,给你全一点!总结:

  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化学家:

  1.奥尔特曼(S.Altman)(1939-)

  奥尔特曼(S.Altman)美国人,因发现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获1989年化学奖.

  1978年和1981年奥尔特曼与切赫分别发现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这项研究不仅为探索RNA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

  2.切赫(T.R.Cech)(1947-)

  切赫(T.R.Cech)美国人,因发现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与奥尔特曼共同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独立地发现核糖核酸(RNA)不仅像过去所设想的那样仅被动地传递遗传信息,还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细胞内的为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在他们的发现之前,人们认为只有蛋白质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证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学反应,并于1982年公布其研究结果.1983年证实RNA的这种酶活动.

  3.史密斯(M.Smith)(1932-2000)

  加拿大科学家史密斯由于发明了重新编组DNA的“寡聚核苷酸定点突变”法,即定向基因的“定向诱变”而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奖.该技术能够改变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是生物工程中最重要的技术.

  这种方法首先是拚接正常的基因,使之改变为病毒DNA的单链形式,然后基因的另外小片断可以在实验室里合成,除了变异的基因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断和正常基因的相对应部分分列成行,犹如拉链的两条边,全部戴在病毒上.第二个DNA链的其余部分完全可以制作,形成双螺旋,带有这种杂种的DNA病毒感染了细菌,再生的蛋白质就是变异性的,不过可以病选和测试,用这项技术可以改变有机体的基因,特别是谷物基因,改善它们的农艺特点.

  利用史密斯的技术可以改变洗涤剂中酶的氨基酸残基(橘红色),提高酶的稳定性.

  4.穆利斯(K.B.Mullis)(1944-)

  美国科学家穆利斯(K.B.Mullis)发明了高效复制DNA片段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于1993年获奖.利用该技术可从极其微量的样品中大量生产DNA分子,使基因工程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工具.

  85年穆利斯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由于这项技术问世,能使许多专家把一个稀少的DNA样品复制成千百万个,用以检测人体细胞中艾滋病病毒,诊断基因缺陷,可以从犯罪的现场,搜集部分血和头发进行指纹图谱的鉴定.这项技术也可以从矿物质里制造大量的DNA分子,方法简便,操作灵活.

  整个过程是把需要的化合物质倒在试管内,通过多次循环,不断地加热和降温.在反应过程中,再加两种配料,一是一对合成的短DNA片段,附在需要基因的两端作“引子”;第二个配料是酶,当试管加热后,DNA的双螺旋分为两个链,每个链出现“信息”,降温时,“引子”能自动寻找他们的DNA样品的互补蛋白质,并把它们合起来,这样的技术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基因工程.

  科学家已经成功地用PCR方法对一个2000万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昆虫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扩增.

  5.6.7.

  分别是:

  1997年

  因斯.斯寇(JensC.Skou)(1918-)

  1997年化学奖授予保罗.波耶尔(美国)、约翰.沃克(英国)、因斯.斯寇(丹麦)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生命的能量货币--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

  因斯.斯寇最早描述了离子泵——一个驱使离子通过细胞膜定向转运的酶,这是所有的活细胞中的一种基本的机制.自那以后,实验证明细胞中存在好几种类似的离子泵.他发现了钠离子、钾离子-腺三磷酶——一种维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平衡的酶.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比周围体液中低,而钾离子浓度则比周围体液中高.钠离子、钾离子-腺三磷酶以及其他的离子泵在我们体内必须不断地工作.如果它们停止工作、我们的细胞就会膨胀起来,甚至胀破,我们立即就会失去知觉.驱动离子泵需要大量的能量——人体产生的腺三磷中,约三分之一用于离子泵的活动.

  约翰.沃克(JohnE.Walker)(1941-)

  约翰.沃克与另两位科学家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约翰.沃克把腺三磷制成结晶,以便研究它的结构细节.他证实了波耶尔关于腺三磷怎样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机器”,是正确的.1981年约翰.沃克测定了编码组成腺三磷合成酶的蛋白质基因(DNA).

  保罗.波耶尔(PanlD.Boyer)(1918-)

  1997年化学奖授予保罗.波耶尔(美国)、约翰.沃克(英国)、因斯.斯寇(丹麦)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生命的能量货币--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保罗.波耶尔与约翰.沃克阐明了腺三磷体合成酶是怎样制造腺三磷的.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以及细菌的质膜中都可发现腺三磷合成酶.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差驱动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保罗.波耶尔运用化学方法提出了腺三磷合成酶的功能机制,腺三磷合成酶像一个由α亚基和β亚基交替组成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中间还有一个不对称的γ亚基.当γ亚基转动时(每秒100转),会引起β亚基结构的变化.保罗.波耶尔把这些不同的结构称为开放结构、松散结构和紧密结构.

  8.9.10

  2001年

  威廉·诺尔斯(W.S.Knowles)(1917

2020-05-25 00:31:5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