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手法?作用?】-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韩梅的问题

  【高中现代文阅读手法?作用?】

  高中现代文阅读手法?作用?

1回答
2020-05-25 01:0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宝炜

  你看看,或许能帮助你:

  衬托、象征、悬念、铺垫、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等.

  20.衬托(侧面烘托)的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1.欲扬先抑的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3.悬念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24.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5.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的作用

  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26.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在内容上:通过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在结构上:

  ⑴文章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⑵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

  (过渡);②为下文埋下伏笔;③照应上文某个句子或细节.

  ⑶文章结尾——①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②升华/深化文章中心(主题);③首尾呼应.

  27.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①先看句子本身:有无修辞手法(什么修辞,修辞的作用);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没有关键性的

  词语.

  ②看这句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讨论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③联系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④联系自己,谈谈对这句句子的理解.

  28.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29.概括层意的方法

  ①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②概括法:记叙段落:记叙××人××时××地何种情况下做××.(注意原文强调的什么);描

  写段落:描写+××景物+××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怎么样的感情.

  ③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30.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概括.

  31.概括文章主旨

  强调:①文章内容;②主题思想;③作者感情.

  文章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附:概括一件事:时间+地点+(怎样的)主人公+事件.(如果有特殊重要的细节/情节需要强调,则必须在概括中有所反映.)

  32.XX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对词语意思进行解释;

  ②判断该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③说明去掉该词后可能引发的歧义;

  ④小结(该词语使语言更准确).

  形容词或副词类的词语在句中一般作用有:表修饰;表限制;表强调.

  动词的作用:该词准确的写出(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关键词的作用:为中心服务.

  33.选择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来分析

  ①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②分析句式之美;

  ③分析句子包含的哲理;

  ④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为表现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服务).

  34.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

  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35.整句(对偶句)的作用

  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充满美感,形象地写出了……

  36.疑问句的作用

  造成悬念.

  37.分析具有哲理的句子

  ①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

  ②具有……的言外之意;

  ③富有哲理;

  ④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38.给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

  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39.以……为标题的好处

  ①标题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兴趣;

  ②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标题是凝结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对象,具有象征意义.

  40.用自己的话来回

2020-05-25 01:08: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