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崔凤起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1回答
2020-05-25 00:0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鹏

  国际分工

  百科名片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目录

  国际分工的定义

  影响国际分工的条件(其一)

  影响国际分工的条件(其二)

  国际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一)

  国际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二)

  国际分工的类型

  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战后国际分工呈现出的新特点

  展开

  国际分工漫画

  编辑本段

  国际分工的定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社会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还没有从社会分工发展到国际分工.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国际分工才发展了起来.

  编辑本段

  影响国际分工的条件(其一)

  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包括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

  自然条件

  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的大小等等.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是国际分工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编辑本段

  影响国际分工的条件(其二)

  生产力水平因素

  它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国际分工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国际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生产关系因素

  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在旧殖民主义时期,国际分工明显带有宗主国掠夺、统治殖民地、附属国的性质和特点.

  自然条件因素

  不同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自然基础.但现实中究竟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编辑本段

  国际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一)

  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空前提高,分工空前加深.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法等国进行,它们发展为工业国,而其他广大国家则处于农业国、原料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别是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生产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细.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对国际加工的型号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加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加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专业化;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任何一个专业发达技术进步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出自己所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当今世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它们各自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更细致的分工.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今后,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展,国际分工更要向前发展.

  编辑本段

  国际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二)

  1、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的萌发期,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水平不高,各国也没有对国际分工产生过分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依赖.

  2、18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国际分工大发展的时期,也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的烙印.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分工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经济格局已有很大变化,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发达国家广泛实行了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中国家努力改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并组成地区性的经济集团,发展它们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

  编辑本段

  国际分工的类型

  1.按参加国际分工经济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二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

  (1)垂直型经济分工

  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分工.垂直分工是水平分工的对称.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原一种产品从原料到制成品,须经多次加工.经济越发达,分工越细密,产品越复杂,工业化程度越高,产品加工的次序就越多.加工又分为初步加工(粗加工)和深加工(精加工).只经过初加工的为初级产品,经过多次加工最后成为制成品.初级产品与制成品这两类产业的生产过程构成垂直联系,彼此互为市场.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引致的分工.

  (2)水平型经济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分工.当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分工的基础上的.水平分工可分为产业内与产业间水平分工.前者又称为“差异产品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从而产生的分工和相互交换,它反映了寡头企业的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内部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

  部门内部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各种加工工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部门内水

2020-05-25 00:10:0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