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种修辞,以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安志勇的问题

  应用多种修辞,以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应用多种修辞,以化静为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1回答
2020-05-25 00: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林德杰

  简介

  语文修辞手法列举如下: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编辑本段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比喻

  1.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比拟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拟人修辞手法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夸张

  3.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3.夸张的用法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排比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对偶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设问

  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7.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借代

  8.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

2020-05-25 00:59: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