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金周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

  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一一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

  矣.

  一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有人说,黄宗羲和顾

  炎武都是主张否定皇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

  门掌握.

  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政府论》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并指出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法国的启蒙运动相比在社会效果上有何不同?

  材料四 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入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势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与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一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一马克蠢《世界文明史》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的在“生存与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现代生活,以经济为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近。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乏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4)根据材料五说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否定传统儒学的思想武器。

1回答
2020-05-27 23: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姜丁

  

2020-05-27 23:25:2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