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课文中从那些方面说明了克隆技术的奇妙?-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简捷的问题

  神奇的克隆课文中从那些方面说明了克隆技术的奇妙?

  神奇的克隆课文中从那些方面说明了克隆技术的奇妙?

1回答
2020-05-27 23:4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金培权

  [关闭窗口]

  7、神奇的克隆

  (作者:高琦发稿时间:2009-5-5阅读次数:1201)

  课题

  7、神奇的克隆

  教时

  2课时

  日期

  09年3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结合文章内容,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说起“克隆”,这可是个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就是“无性繁殖”.课文《神奇的克隆》就是一篇介绍这方面知识的科普说明文.课文开头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快速地“复制”自己为例,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克隆,接着科学地给克隆下定义,然后从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生物的克隆三个方面来介绍,最后介绍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于人类的.

  2、学生实际:本篇课文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应是“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的神奇表现在哪里?”原先这课的课题还是《克隆之谜》,现在改成了《神奇的克隆》.我想这不会是一个随便的变动,以找出体现克隆技术“神奇”的句段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引领学生去读课文,将会很有效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品读他们找出来的重点句段,特别是要反复品味其中最能表现克隆技术“神奇”的字词.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作为语文课文,当然不是从“纯技术”这一角度来探讨,而是用美妙的文字来诠释这个“奇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积累

  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听写赏析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西游记》),你们喜欢《西游记》中哪些人物?(自由发言),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孙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来.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就是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板书“克隆”).

  2、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真的像神话中描绘的那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师板书课题:神奇的克隆)

  3、从课题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认真阅读课文之后,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学生介绍

  学生理解课题

  初读课文

  通文解词

  1、教师提出自觉要求:自由轻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

  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饲养效率诱人

  A、指读正音B、理解部分词语C、用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名话.

  按要求自读

  指名读

  学生评价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以奇妙的情节——孙大圣“拨毛变猴子”,由此引出了克隆技术的概念.(第1-2自然段)

  2、哪些动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呀?(第3-4自然段)

  3、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高等动物-多利(第5自然段)

  4、课文哪些地方向我们介绍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呢?(第6-9

  学生分段,理思路

  交流自然段大意

  自然段)

  5、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

  教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但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还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其实,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利用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来扩大他们的种植面,如古人在诗中写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插入柳条,它能长成一个新生命,而如今,人类终于找到了后天克隆高等动物的路径,并由此开始了一次生命科学的革命.

  作业

  1、练习册1、2、3

  2、继续收集有关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积累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心中没有愿望,等于地上没有空气.

  听写赏析

  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回忆交流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剪下、插进、一株株、活泼可爱”、“切成、种进、许多、新鲜”等一系列词语)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020-05-27 23:53: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