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200字(说明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200字(说明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200字(说明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200字(说明文)
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
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7个值得忧虑的迹象
地球变暖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使气候急剧变化,海平面上升.据美国全国气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同样,全球范围内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也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气温上升的直接威胁是海平面上升,同时会引发其他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自然灾害.
对石油无节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还有一条河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而这条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钟1100立方米.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气排出的240亿吨二氧化碳中,有40%来自石油的燃烧.在人类历史上,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是42万年来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聚集在中东地区,这也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上天太厚爱中东地区,给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体黄金,但是石油虽好,却也给该地区带来永不结束的冲突和纷争,在这些石油耗尽之前,这种冲突和纷争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候.
逐步消失的湿地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为鱼类,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成为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环节.另外,湿地有很强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从美国的亚马逊盆地到伊拉克,湿地都逃不过悲剧命运.湿地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水利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开垦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坝使湿地逐渐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31年前,132个国家曾在伊朗签定了《保护湿地条约》.但是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超级大坝不断增加
人们以为修建超级大坝显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确,大坝改造了自然,提供了电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洪水自然泻洪的方向.大坝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库,这样影响了鱼类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而且规模不断加大,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来越大.平均来说,每天都有2个高度超过15米的大坝建成,新建大坝基本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巨型大坝高度超过180米,宽度超过1500米.修建这样的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要淹没大面积的土地,无数物种要另择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