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兔与鹰是捕食(吃与被吃)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图中的食物链可知:该生态系统若蛇数量减少,短时期内,蛙数量会随之增加,而草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一段时期后,青蛙数量又因草数量减少而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由此食物网可以看出,用蛇可以灭鼠,那么利用蛇灭鼠的好处在于成本低,污染少,生态系统中保护的动物有青蛙、蛇等.
(5)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是草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引起草地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枯草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7)害虫会减少,以害虫为食的其他生物也会减少,留在草上的杀虫剂还会毒杀其他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蛇;猫头鹰;
(3)先增加后减少;
(4)青蛙;蛇;
(5)草;
(6)温度;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枯草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7)害虫会减少,以害为食的其他生物也会减少,留在草上的杀虫剂还会毒杀其他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