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雷镇的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___ (人名),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

  ①是日更定___ ②余拏一小舟___

  ③拥毳衣炉火___ ④强饮三大白而别___

  (3)作者开篇即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里的“俱绝”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文言用语简洁精练,意蕴丰富。请品味“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量词使用的精妙之处。

  (5)文章以舟子对此情此景的慨叹作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读完本文后,你怎样看待作者的“痴”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1回答
2020-05-29 22:3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顾晓鹤

  (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解答这类题主要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非常必要记住关键性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朝代,出处,及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②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今作“拿”,牵引

  ③句意: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鸟兽的细毛

  ④句意: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大白:酒盏名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明确词语本身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作用.参考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思考.

  (4)本题考查的是量词的表达效果,结合文章的语境,浩渺的天地之间,“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突显其小,所以围绕“量词准确地写出了雪之大,人、物之微小,人和物在辽阔天地间的渺小感”回答.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本题围绕“闲情雅趣,热爱山水,率性而为”回答.

  答案:(1)张岱 明末清初

  (2)①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②今作“拿”,牵引③鸟兽的细毛④酒盏名

  (3)“俱绝”指全部消失.这句话为后文写深夜起身前往湖心亭赏雪景做铺垫,也与自己的行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闲情雅趣.

  (4)围绕“量词准确地写出了雪之大,人、物之微小,人和物在辽阔天地间的渺小感”回答.

  (5)围绕“闲情雅趣,热爱山水,率性而为”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在一个“人鸟声俱绝”的夜里欣赏雪景,足见其闲情雅趣,可见其“痴”.作者眼中的人和物在广阔的自然面前何其渺小,足见自然在作者心中之神圣,作

  者对自然的崇尚、热爱也是其“痴”的表现.

2020-05-29 22:37:3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