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则”为连词,其前断句;“矣”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始”为副词,前面“见”为动词,故“始”前断句;其余几处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句子断句为: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2)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
(3)“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的意思是“如果到处都是洞的话那不就好比窑内烧成的瓦器了吗,洞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石头上的洞有一两个,堵塞到了极点.然后畅通.才与石头本身相符合”,也就是说到处都是洞,不符合石头的本性,只能等同于俗物.(或:于堵塞之中偶有畅通,才符合石头的本性)
答案:
(1)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2)清、李渔
(3)到处都是洞,不符合石头的本性,只能等同于俗物.(或:于堵塞之中偶有畅通,才符合石头的本性)
参考译文:
说山石的美丽,都蕴涵在透、漏、瘦三个里.这里通向那里,那儿又通向这儿,如果有道路,这就是所谓的透;石头上有洞,四周看起来很可爱,这就是所谓的漏;陡峭的山壁在半空中挺立,不向任何东西依靠,这就是所谓的瘦.对于石头透和瘦二字越突出越好,然而漏过了就反而不好了,如果到处都是洞的话那不就好比窑内烧成的瓦器了吗,洞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石头上的洞有一两个,堵塞到了极点.然后畅通.才与石头本身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