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详细解释白垩纪时的情况,-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忠霖的问题

  谁能帮忙详细解释白垩纪时的情况,

  谁能帮忙详细解释白垩纪时的情况,

1回答
2020-05-29 20:5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云亮

  白垩纪(Cretaceous)是一个地质时代,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白垩纪的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

  白垩纪-概述

  白垩纪生物

  白垩纪(CretaceousPeriod,Cretaceous)中生代最后地一个纪.白垩纪(Cretaceusperiod)是中生代地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

  在这一时期,大陆之间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出现了,与此同时,许多新地恐龙种类也开始出现,包括像食肉牛龙这样地大型肉食性恐龙,像戟龙这样地甲龙类成员以及像赖氏龙这样地植食性鸭嘴龙类.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像飞机一样地翼龙类,例如披羽蛇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地海生爬行动物,例如海王龙统治着浅海.但最早地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地小型哺乳动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剧烈地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导致了白垩纪生物界地巨大变化,中生代许多盛行和占优势地门类(如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和箭石等)后期相继衰落和绝灭,新兴地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及腹足类、双壳类等都有所发展,预示着新地生物演化阶段——新生代地来临.

  爬行类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继续占领着海、陆、空.鸟类继续进化,其特征不断接近现代鸟类.哺乳类略有发展,出现了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地真兽类.鱼类已完全地以真骨鱼类为主.

  白垩纪地海生无脊椎动物最重要地门类仍为菊石纲,菊石在壳体大小、壳形、壳饰和缝合线类型上远较侏罗纪多样.海生地双壳类、六射珊瑚、有孔虫等也比较繁盛.淡水无脊椎动物以软体动物地双壳类、腹足类和节肢动物地介形类、叶肢介类为主.

  早白垩世仍以裸子植物中地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和松柏类为主,真蕨类仍然繁盛.从早白垩世晚期兴起地被子植物到晚白垩世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统治地位.白垩纪时南方古大陆继续解体,北方古大陆不断上升,气候变冷,季节性变化明显.本纪初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以后逐步发展.菊石和恐龙、翼龙、鱼龙、蛇颈龙等则由繁盛逐步趋于绝灭,哺乳类和鸟类成为新兴地动物类群.

  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极盛,这时候最著名的恐龙是霸王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而当时海洋中巨大凶猛的爬行动物并不亚于霸王龙,其中混龙类的上龙和海生蜥蜴类的沧龙身长可超过15米,比现在的逆戟鲸和大白鲨都大.白垩纪海洋中造礁的厚壳蛤达到极盛,一度取代珊瑚成为主要的造礁生物,使现代类型的珊瑚礁中断了将近七千万年.到大约六千七百万年前白垩纪结束时,这些海洋和陆地上的动物大量灭绝,只有少量残存在.

  中生代许多盛行和占优势的门类,如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和箭石等,后期相继衰落或绝灭,新兴的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及腹足类、双壳类等有所发展,预示着新的生物演化阶段新生代的来临.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代表有霸王龙、暴龙、翼龙、青岛龙等,随后走向衰落.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浮游有孔虫是划分对比白垩纪中、晚期海相地层的重要依据,底栖大型有孔虫中也出现了许多标准化石.菊石和箭石演化迅速而明显,分布广泛,是传统的划分阶和带的标准化石.淡水无脊椎动物也很丰富,如甲壳类的介形虫和叶肢介演化迅速,软体动物中的螺和蚌分布广泛,还有昆虫和淡水轮藻化石,它们中的许多种属都可成为划分、对比陆相地层的标准化石.白垩纪末,恐龙、菊石和其他生物类群大量绝灭.引起这次生物大规模绝灭的原因,有许多争论.有人认为是宇宙中的一颗巨大流星体撞击地球所致,其依据是在白垩系和第三系界线上粘土岩中铱元素含量异常高.

  白垩纪时,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裂谷迅速张开形成南大西洋,到末期已加宽到约3000千米.北大西洋裂谷位于格陵兰和北美东侧,随着北美洲向西漂移,裂谷在扩大.特提斯海把欧亚大陆与非洲分开,中南欧和中近东的许多国家当时都处于海侵中.白垩纪时气候比较温暖,未见极地冰盖迹象.当时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近海及滨海地带形成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和油页岩矿床,如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波斯湾、北非和俄罗斯的许多大油田,又如中国松辽平原上白垩统的大庆油田,东北和内蒙古下白垩统的许多大煤田.在一些气候干旱炎热的地区,如中国南方晚白垩世的西南湖群和云梦泽水系,有巨厚的膏盐矿床沉积.此外,在云南白垩纪红层中,含铜砂矿床品位高,规模大,易于开采和冶炼,是中国有名的铜乡.

  白垩纪-地质年代

  白垩纪是在1822年由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d'Omaliusd'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时所提出.其名称在拉丁文意为“黏土”,意指上白垩纪地层里常见的白垩,由海生非脊椎动物身上甲壳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尤其是球石粒.这些白垩黏土层可在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尤其是著名的多佛白色峭壁)发现.

  年代测定

  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白垩纪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的准确时间却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几百万年之间.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没有灭绝事件或生物演化的特点,可以明确分开两个年代.白垩纪结束的时间定的比较准,是在6550万年前左右(近年有科学家估计为6590万年前),那时全地球的岩石层都含大量的铱.一般以为,那时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在今墨西哥犹加敦半岛附近有一个大坑.这个陨石造成了大量生物灭绝,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但是这个理论现在有争议.

  白垩纪亚层

  早期的科学文献将白垩纪分为三个时期,依年代早晚为:纽康姆统(Neocomian)、高卢统(Gallic)、森诺统(Senonian).目前的科学文献一般将白垩纪分为上(晚)、下(早)两层,共计11阶,都以欧洲的地层为名,从最早到最晚细分如下:

  上白垩纪

  麦斯特里希特阶(Maastrichtian):70.6±0.6–65.8±0.3百万年

  坎帕阶(Campanian):83.5±0.7–70.6±0.6百万年

  桑托阶(Santonian):85.8±0.7–83.5±0.7百万年

  科尼亚克阶(Coniacian):89.3±1.0–85.8±0.7百万年

  土仑阶(Turonian):93.5±0.8–89.3±1.0百万年

  森诺曼阶(Cenomanian):99.6±0.9–93.5±0.8百万年

  下白垩纪

  阿尔布阶(Albian):112.0±1.0–99.6±0.9百万年

  阿普第阶(Aptian):125.0±1

2020-05-29 20:57:3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