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有关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故事】
搜集有关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故事
【搜集有关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故事】
搜集有关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故事
1棕榈油2 自从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经历千难万险诞生以来,就凭借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适应环境的变迁并艰难进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物种;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使部分物种灭绝,但总趋势是物种不断增加,形成今日欣欣向荣的生物界.丰富多彩的生物,一方面维持着自然界的平衡,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又为人类这个特殊的物种提供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为人类存在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正常情况下,物种的产生与绝灭是由环境条件和自身潜力决定的,尽管从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大的地质或天文事件发生常常会导致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如白垩纪以恐龙为首的生物大绝灭,第四纪大冰期时以猛犸象为首的生物绝灭事件等,但一般情况下物种数量和组成不会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类需要大量的食物、药材、木材、香料等用品,都必须向生物界索取,但反过来,生物界所能提供的数量、速度和方式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于被称为生态系统的体系中,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其中任何一个组分发生变化都会对整个体系,对其他物种产生各种显性的或潜在的影响.自然条件下这个过程很自然,很正常,一般不会引起系统的剧烈动荡,甚至崩溃.但人类利用其高超的智慧,充分利用各种强有力的工具,却会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甚至彻底清除.把原始森林改造为农田和牧场,发展成巨大的城市,这可能会导致极端的结果;将药草葱茏的土地变为不毛之地,使该地区的物种彻底清除掉,生物种类迅速减少;大量地利用、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制品造成了相当多野生资源的枯竭.
同样,传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也是致命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包括植物药和动物药资源)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生态环境下形成的自然群体.在保持生态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其自然更新短则一、二年,长则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通过开发资源,人类可以解决粮食、能源、药物等问题,满足人类物质文明需求,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过分地开发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物种毁灭,人类将永远失去该资源.药材资源的过度消费已给造成中药材资源枯竭和毁灭.80年代后期,甘草资源比50年代减少60%,麝香资源比50年代减少70%,其他如厚朴、杜仲、黄柏、黄芪、麻黄、肉苁蓉、松贝、冬虫夏草、蛤蚧等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虎骨、犀角等,由于过分猎取,造成物种濒危,被列入一级保护动物,从而造成与其他有关的所有中成药停产,给我国的中药产业和健康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人参、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等,其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更不能形成资源,给这些品种的栽培、改良、组织培养、中药生产等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引起生物物种锐减
由于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不当利用及过度消费等原因,物种目前正在以50倍地自然灭绝的速度消失.根据这个趋势,估计有34000种植物、5200种动物,其中包括1/8的鸟类面临绝种.虽然人类已经发展大量重要的食用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但是现代农业只关注较少的几种谷物品种,而且大约30%的主要农业家养动物高度濒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动摇了生态系统,弱化了生态系统抵御洪水、旱灾和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及污染、气候改变等人为压力的能力.
虽然中国具有高度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由于近年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高度发展,增大了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需求,构成了强大的压力,致使许多动物和植物严重濒危生态稳定性大大减低.从中国的生物和自然资源的科学调查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初步统计,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和1009种高等植物濒危(见表中国科学公布的主要生物类群的濒危物种数目、比率).
2001年5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
类群物种总数濒危物种数濒危物种比率%
脊椎动物
哺乳类4999418.8
鸟类118618315.4
爬行类376174.5
两栖类27972.5
鱼类2804973.5
小计51443987.7
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2200281.3
蕨类植物2600803.1
裸子植物2007537.5
被子植物250008263.3
小计3000010093.4
合计3514414314.1
从上表公布的数据看,虽然我国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从未停止和松懈过,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各类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减少,濒危物种的比率不断上升,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
对野生动植物及制品的消费不仅造成了物种的减少,资源枯竭、生态失调,而且也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及其它危害:
2003年春夏季节“非典”肆虐,不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而且致使相当多的人民群众伤亡,在此之后,我们国家对其发生的原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钟南山院士经过认真研究,提出“非典”的发生与人类吃果子狸有关,是果子狸体内的冠状病毒传如人体引起的,提出我们应当停止对野生动物的食用,善待我们的朋友野生动物.但是,我们一些地方食用蛇类等野生动物的习惯并未改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食用它所引起的疾病.实际上蛇身上有很多寄生虫.拿人们常吃的榕蛇进行解剖,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在它的皮下、肌肉里、腹腔中有数以千计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经实验室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人们在饮食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吃火锅的过程中,虫卵和虫体并不能完全被杀死,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内,危害很大,可使人感染裂头蚴病,引起眼、口腔颌面、皮下、脑及内脏各部的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直径1-6cm的肉芽肿囊包,并且不易根治.裂头蚴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即曼氏迭宫绦虫,可导致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
巨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爪金龙”,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但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常常偷食,请看专家对市场罚没来的已死亡的巨晰的解剖分析……通过对这只巨晰肝脏组织病菌的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是结核菌,肝脏上的斑点为结核结节,人如果吃了这样的巨晰,就会感染结核病.专家研究表明,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比较常见的有15种,如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炭殂等,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是极大的.
二、野生动植物及制品消费原因分析
(一)野生动植物及制品消费行为的社会惯性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消费野生从动植物及制品的角度看,我国也是饮食野生动植物的第一大国.我国从战国时期,在生活必需之外,用野生动物及制品来入药、入膳,作为养生、保健这一习惯就开始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自己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