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发现了南极洲2.谁第一个环球旅行3.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1.谁发现了南极洲2.谁第一个环球旅行3.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1.谁发现了南极洲2.谁第一个环球旅行3.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1.谁发现了南极洲2.谁第一个环球旅行3.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南极洲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是谁最早发现南极洲?众说纷坛.英国人说是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于1774年1月把船驶到了南纬71°10'海域,俄国人说是俄罗斯航海家别林斯高晋率领的探险队1820年1月16日发现了南极大陆,挪威人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于1895年登上罗斯海人口处的岬角.
第一个独闯南极洲的人是挪威律师埃林·卡盖.1993年11月17日,29岁的卡盖从南极洲伦那讷冰架上的伯克纳岛出发,白天拖着装满生活用品的120公斤重的雪撬,以每天平均27公里的速度滑雪行进,晚上在-40℃的帐篷中就寝.他经过50天的艰苦跋涉,独自走了1310公里.
第一个潜到南极海底的中国人是刘宝珠.1985年1月28日上午9时许,我国在南极洲海域进行首次考察性潜水作业的潜水长刘宝珠,身携100多斤重潜水装置,潜入乔治岛民防湾海底.20分钟后,37岁的刘宝珠从56米深的海底安全浮出水面.
谁最早发现了南极洲呢?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像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那样获得举世一致的公认,围绕最早发现南极洲的荣誉的笔墨官司,至今没有结束,甚至永远不会结束.
谁是第一个环球旅行的人?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国际名称为“该娅”(盖娅(Gaea),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神,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由卡厄斯(Chaos)所生.她是宙斯的祖母,盖娅生了天空,天神乌拉诺斯(OuranosorUranus),并与他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个泰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神,是世界的开始,而所有天神都是她的子孙后代.至今,西方人仍然常以“盖娅”代称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数是第三颗.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在中国神话中是被盘古开辟,盘古死后他的身体便变成组成地球的山.水等.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阿波罗飞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地核)、幔(地幔)、壳(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美丽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56亿年以前产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的基本参数
扁率因子:298.257
平均密度:5.52克/厘米3
赤道半径:ae=6378136.49米
极半径:ap=6356755.00米
平均半径:a=6371001.00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ge=9.780327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ωe=7.292115×10-5弧度/秒
扁率:f=0.003352819
质量:M⊕=5.9742×10^24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GE=3.986004418×10^14米3/秒2
平均密度:ρe=5.515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S/E=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S/(M+E)=328900.5
公转时间:T=365.2422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A=1.49597870×1011米
公转速度:v=11.19公里/秒
表面温度:t=-30~+45
表面大气压:p=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0096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0.0167
公转周期:1恒星年
黄赤交角:23度26分
地球海洋面积: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80.465公里
地幔深度: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3482.525公里
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起源和演化,探讨其它行星的结构,以至于整个太阳系起源和演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球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