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琪的问题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溶液呈中性)。【观察与讨论2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____,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____(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___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____(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____。

1回答
2020-05-30 21:3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盛

  【分析】盐酸能与碱及碳酸盐反应,欲观察到中出现气体,所加盐酸必须足量。与HCl反应生成,而加HCl反应后有NaCl生成,所以废液杯中溶质一定有NaCl、,还有过量HCl或因HCl不足有存在两种可能,甲加HCl无气泡,说明无,乙加石蕊变红,说明HCl过量。废液中HCl过量,加会因生成溶液变黄。

  【点评】证明酸过量后,可用或处理废液,需待废注呈中性后方可排放,否则会腐蚀下水道。

2020-05-30 21:30: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