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唐莺的问题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她本人的名言诗句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她本人的名言诗句

1回答
2020-06-01 00:2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明君

  未出土时先有节;

  已到凌云仍虚心.

  这是郑板桥的一副咏竹子的对联.

  对联的意思是说,竹笋每到春天,破土而出,给人以欣欣向荣,奋发向上之感.竹子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整副对联表达了竹节节高升、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又不失虚心豁达,刚正不阿之美德.意思是做人要谦虚,即使有了一定的地位也不能骄傲.

  郑板桥本人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系在百姓身上.这时画中的竹叶有了形象的扩展,郑板桥开仓赈贷,救济灾民的场景一幕幕地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凝固的瞬间”在观众的脑海里变成了无限延续的故事,好似极富感染力的小说、影片那样,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再有几幅是郑板桥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临行前后作的画,其一画竹图题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借竹抒发了他弃官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

2020-06-01 00:22: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