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观潮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钱塘江观潮
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钱塘江观潮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钱塘江观潮
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钱塘潮(QiantangTide)——最壮观的海潮
简介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钱江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钱塘潮的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钱塘观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