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强弱直接影响外交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
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强弱直接影响外交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一战后)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世界通史》
材料三:雅尔塔协定,中国再被出卖,罗斯福忘记了四年前他与丘吉尔宣布的“大西洋宪章”中的未得有关人民同意,不得改变领土的原则。斯大林更不顾1919年对华宣言中的放弃帝俄在满洲及其他地方掠夺的利权与租借地的诺言,……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1949年周恩来
材料五:主题图片:冷战后的中国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说的这个“转折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其中的哪项规定“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2)材料二中的“公约”指什么?该“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这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现象?
(4)据材料四分析,新中国的外交秉持了怎样的方针?
(5)材料五反映了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你认为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6)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处理未来的国际关系(至少两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