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一群人工白杨树中层的食物网图.苔类和种群C、G、I生-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冯永的问题

  图1表示一群人工白杨树中层的食物网图.苔类和种群C、G、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种群A、E、F则在白杨树的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1)图1中共有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A

  图1表示一群人工白杨树中层的食物网图.苔类和种群C、G、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种群A、E、F则在白杨树的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A和D之间的中间关系是___.

  (2)如果该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将在各自___的上下波动.

  (3)如果某种原因,种群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

  (4)如果要调查A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法进行.

  (5)种群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种群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群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将成为优势种,而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

1回答
2020-06-03 21: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傅军

  (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白杨树→B→I,白杨树→C→A,白杨树→C→D→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从食物链中可看出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的生物,主要有I、D、A.从食物链白杨树→C→D→A、白杨树→G→D→A可看出A和D是捕食关系,从白杨树→C→A、白杨树→C→D→A中可看出,A和D都以C为食,说明了A和D既存在竞争又存在捕食关系.

  (2)如果该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些生物种群数量将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3)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应从A的食物来源来考虑,A的食物来源有CDGEF,因此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还有其它同营养级生物来替代,此现象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A处于是最高营养级的动物,要调查A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

  (5)图乙是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A的食物中C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如果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物种C将是该地区的优势种.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原因,应从物种E和F食性来考虑,两者都只以苔类为食,而苔类、物种C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因此E和F数量大为减少原因是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

  (1)7   IDA   捕食和竞争

  (2)K值(环境容纳量)

  (3)E在食物链中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标志重捕

  (5)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2020-06-03 21:46: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