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边疆危机有哪些-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常征的问题

  清末以来,边疆危机有哪些

  清末以来,边疆危机有哪些

1回答
2020-06-03 09:3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华伟亢

   一、西北边疆危机

  1864年俄国割占我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之后,又力图染指新疆、侵占帕米尔地区.企图与从印度北上西藏的英国争夺亚洲霸权地位.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6年4月,左宗棠以湘军刘锦棠部为先锋,分三路进入新疆.他制定了先消灭阿古柏匪帮,后解决伊犁问题的战略方针.在消灭阿古柏时,又确定了“先北后南,先打弱敌”的策略.根据新疆幅员广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饷运困难的实际情况,执行“缓进急战”,“速决致胜”的战略战术原则.

  1877年4月14日起,左宗棠以刘锦棠为主力,自乌鲁木齐南下,令张曜、徐占彪部从哈密、木垒分路西进.刘部20日克复达坂;其余二路连克鄯善、胜金口,26日克吐鲁番;刘部亦于同日收复托克逊,半个月连克敌两道防线,歼敌万余,取得新疆之战的决定胜利.

  1877年11月,西征军渡过阿克苏河,攻克喀什噶尔,伯克胡里逃亡俄国.清军连克叶尔羌、英吉沙尔,1878年1月攻下和田,处决金相印,南疆“西四城”遂全部收复.至此,除伊犁九城地区外,新疆领土已全部回归祖国,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彻底破产.

  左宗棠在这场斗争中,忠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依靠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力量,完成收复新疆的任务,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二、东南、西南边疆危机

  1、琉球、台湾危机

  到了近代,由于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台湾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企图霸占的重要地方.美国对台湾早有侵略野心,1847年和1849年先后两次派舰到台湾勘察.认为台湾处于“海军及陆战上的有利位置”,建议美国政府占驻台湾为海军基地和“商业的集散点”,1856年,美驻华公使伯驾又向国务院提出一项由美、英、法联合侵略中国,分别占领台湾、舟山和朝鲜的计划,因美国内战爆发和台湾人民的反抗而未能得逞.1867年,美船“罗沸号”(即“海盗号”)在台湾海面触礁沉没,失事人员上岸后被高山族人误认为是海盗而擒杀.美国以此为借口,派海军上将贝尔率陆战队在台南琅(今恒春半岛)登陆,被高山族人民奋勇打退,并击毙其一副舰长,粉碎了美国企图侵占台湾的阴谋.此后,美国改变策略,转而怂恿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对中国台湾垂涎已久,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遂与日本勾结,共同侵台.美国支持日本侵台:

  一是惧怕日本同中朝结盟,以助日侵台促使“日本政府与中国及朝鲜政府相疏隔,使它成为西方列强的一个同盟者”.

  二是美国怕侵台引起英国干涉,企图借手日本,以试探英国及清政府的反应.

  三是美国认为可以控制日本为己服务.

  1872年,美驻日公使德朗向美国国务卿正式建议支持日本进行“为把台湾和朝鲜的庄严的领土放在一个同情西方列强的国家的旗帜之下的战争”.1873年5月,在美国的怂恿下,日本借口两年前琉球船民与台湾高山族人民冲突事件,向清政府提出无理交涉.

  1874年4月,日本成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为侵略台湾的专门机构.同年5月,在美国支持下,日军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总指挥,率军舰5艘,侵略军2000余人侵略台湾.美国政府为日本提供武器、运输工具、指挥官,派原驻厦门领事李仙得充当侵台日军总顾问,为日军提供与台湾有关的详细情报,还派美国军舰随行,为日军壮胆.

  1874年10月底,文祥与大久保代表双方政府签定《北京条约》.规定中国给日本“抚恤”及“修房”费银50万两,日本军队从台湾撤出,并承认日本出兵台湾是“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这就为日本吞并琉球,强占钓鱼岛埋下伏笔.

  1875年,日本明知清政府曾两次赐予琉球以“琉球国王之印”,但依恃《北京条约》,派官员进驻琉球,强行阻止其向清政府进贡,令琉球撤除在福州的领馆.琉球国王派特使化妆潜至福州,向清廷求救.清政府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妥协派反对何如璋等人对日据理力争的主张,认为琉球乃“弹丸”之地,得之无益,失之无害,不予支持.

  1879年3月8日,日本公然出兵吞并琉球,废琉球国王,改为冲绳县.琉球大臣多次派人入京请求清廷出兵救援,均被李鸿章敷衍推托,琉球遂归入日本版图.

  日本吞并琉球后,又把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列入其扩张范围.1894年,日军取得朝鲜、辽宁战役胜利,将北洋舰队包围于威海卫后,日本政府认为时机成熟.12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内务省将钓鱼诸岛归并冲绳的审议文.21日,内务省向冲绳县发出指令:“关于设立标桩一事,准予照办.”中国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就这样被日本侵占了.

  2、云南危机

  1852年英国占领缅甸后,严重危胁中国云南边疆的安全.英国为了实现侵占中国西南地区的野心,力图开辟一条由缅甸通往中国的捷径,并先后提出探查由仰光通往云南思茅或由八莫通往云南内地的陆上通道.1868年,英国探路队实地探测,从八莫到达腾越(今腾冲);1873年又探测从曼德勒北上到达中缅边界的陆路交通,为正式进入云南作准备.

  1874年初,英国决定派遣一支大规模的综合探路队从缅甸前往云南,开拓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商业路线.英国借此组成由柏郎上校为首的近200人的探路队,包括政治、商务、军事官员,配备新式武装的官兵,从缅甸向云南进发.1875年2月12日清晨,马嘉理一行“遽行入境”,进入腾越地区,在蛮允山寨与当地景颇族人民发生冲突.马嘉理等开枪打死数名寨民,欲强行通过.景颇族人民群起围击,将马嘉理及其随员击毙,将探路队逐回缅甸.此即“马嘉理事件”,也称“滇案”.英国获悉马嘉理被杀后,立即电令威妥玛与清政府交涉,同时调驻中国海面的海军司令赖德率舰队北上,企图用武力威胁.

  1876年8月21日,中英烟台谈判正式开始.英国即派“飞游舰队”进驻大连,英、德、法、美四国军舰齐集烟台港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鸿章基本同意了威妥玛的绝大部分要求.9月13日,条约正式签定.在所有各项条款中,除“昭雪”所谓的“滇案”,给英赔付“恤款”20万两和派使臣赴英“谢罪”外,还规定众多耻辱条款,通过《烟台条约》,英国获得入侵我国西南边疆的条约权力,实现了它多年来扩大在华通商特权的野心.《烟台条约》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中国边疆危机加深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中国西南的大门终被英国打开了.

  3、西藏危机

  英、俄都因其在亚洲的特殊利益而对西藏抱有野心.英国于18世纪中叶以后,曾两次入侵不丹,借不丹为跳板向西藏伸展势力.70年代后,英印总督又两次派人潜入后藏,企图通过班禅与西藏谈判通商问题,分别遭到六世、七世班禅的拒绝.80年代后,英国又唆使廓尔喀两次武装入侵西藏,先后被清军粉碎.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单方面非法划界,将中国西藏拉达克地区划出中国界外,并再次唆使廓尔喀入侵西藏.1876年,又通过《中英烟台条约》所附“专条”,取得入藏游历权利.

  18

2020-06-03 09:40:2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