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哪些地方由绿洲变成了沙漠
中国的哪些地方由绿洲变成了沙漠
中国的哪些地方由绿洲变成了沙漠
中国的哪些地方由绿洲变成了沙漠
在我国西部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市区部分地区现分布有大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18%)的沙漠化土地,而且在不断扩大(1995年至1999年的5年间全国净增沙漠化土地1.72万平方公里).在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情况下,沙漠化虽说有所遏制,但仍呈“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沙漠化危害在我国已涉及30个省区841个县(市、旗)7534个乡(镇、苏木),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说,土地沙漠化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强研究和治理.
2.沙漠化的成因
造成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客观内在因素,人为因素是土地沙漠化得以发生发展加剧的社会诱发因素.
2.1沙漠化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内陆由于远离海洋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日照蒸发强烈、海拔高风多风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大风吹蚀等自然条件造就并历史的遗留下退化的土地、劣质的土壤、沙化的漠地.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世界的1/5,且南涝北旱分布不均,尤其是西北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水资源量明显下降.随着气候的暖干化,我国西部21世纪初的降水量比20世纪70年代明显减少,黄河90年代以来经常断流,伊犁河、塔里木河、疏勒河、黑河等河流近年的水量在逐年减少,流域水危机愈演愈烈.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各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拔高且有许多高山阻隔,使水汽随风进入这一地区的途径和数量减少、难度加大,因而降水量少(大都在400mm以下,许多地方甚至在200mm以下,最少的仅15.4mm);加之日照蒸发强烈(从东到西蒸发量由800mm增至3000mm),这就使西部大部分地区土地的自然水补给入不敷出、旱情加剧、气候干燥,因此形成大陆性干旱气候,严重影响了当地林草植被的发育形成和繁衍生息,导致地面植被稀少,使土地缺乏保护而易受外因侵害以至退化、沙化.
我国西北高原干旱多风的气候形成的干燥土壤,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遭受侵蚀,有机质、矿物质等被风吹离流失,长期以往土地逐渐贫瘠、退化甚至沙化,许多沙漠地就这样在干旱多风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并迁移扩张.
2.2沙漠化的人为因素
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无序地乱砍滥伐、过度采挖林草植被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消亡、土地裸露退化以至沙化.比如在巴西国内哈内陆河流域热带雨林区,由于人们在20年间疯狂的破坏,使450种草木化为乌有,204种鸟类完全绝迹,内陆河被流沙堵塞,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们欲哭无泪.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将许多集体林木分到农户个人,因为忽视了林木的保护工作而被肆意砍伐破坏;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省区大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又多,这里的人们为了基本的生存与发展,对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的林草植被资源放松管护,放任自由地由其乱砍滥伐林木、任意采挖灌草植被,以满足生产生活消费需求,结果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植被由点到面、由近及远逐渐消亡.例如,新疆和田地区由于疏于管理樵采烧柴,就使胡杨、灰杨等天然荒漠林5年破坏5.7万亩;西北许多地方还随意刨挖、搂刮枸杞、甘草、肉丛蓉、麻黄、发菜等天然中药材和经济植物地被,使植被遭到破坏,以至降低甚至丧失了林草植被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恶化了土地生态环境.
2.2.2盲目垦耕、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和农田、草地退化沙化.我国人口多、粮食长期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生存而不加限制的掠夺式开发土地,采取开荒种田的手段增加粮食生产,严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使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草原牧区,草场的载畜能力有限,只可限量放牧,但实际是几乎所有牧区都超过了生态安全允许的合理载畜量(据调查我国沙区草场的牲畜超载率在5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高达100%).许多地区由于草场载畜量过大,因牧过于草而使草场严重退化,有的地方牛羊甚至连牧草的草根都啃食了,生态工作者因此认为,牧养的牛羊是草地植物的“第一杀手”,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2.2.3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的干旱沙漠化、盐碱化.由于我国西北内陆水资源短缺,在地上无水时向地下开采,长期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河流湖泊干枯,原本生长良好的植被由于失去地下浅层水的支撑而大面积死亡,使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地方不可避免的变成了“风吹裸地起沙尘”的沙源地;而有的地方还在水源上游高处发展水浇地只灌不排,使盐碱在低洼处不断积累,使土地的次生盐渍化严重发生、使低洼地的植被被盐碱危害枯死、农田也被迫弃耕,因此形成弃荒的盐碱漠地,与沙漠成了恶劣生态环境中的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狼狈为奸”.
2.2.4滥施农药、乱捕滥猎毒杀有益昆虫和野生动物,使寄生于林草植被的害虫鼠因失去天敌而猖獗危害林草.随意使用有毒有害农药,乱捕滥猎野生保护动物,严重危害生态食物链中害虫鼠兔的天敌,致使有害的虫鼠兔猖獗发生,严重危害林草植被.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森林、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害的虫鼠兔与其捕食性天敌昆虫动物,在食物链中是相生相克的,它们本来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相互制约状态,但是由于人类随便使用农药毒杀、并猎捕杀害天敌昆虫和野生动物,使害虫鼠兔的天敌种群数量锐减,打破了自然生态平衡,有害的虫鼠兔随之猖獗发生成灾,严重危害草地林木.在内蒙古大草原、青海三江源地区林草植被资源被害虫鼠兔危害的情况尤为严重,不但降低了林草植被防风固沙、维护国土安全的功能,而且使载畜能力明显下降.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相应的防治和保护措施,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防治和保护.
2.2.5工业交通建设生产助长了沙漠化.现代化工业、交通生产、生活建设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并排放废气产生温室效应,引发了水土流失、土地污废、高温干旱等,助纣为虐了土地沙漠化.现代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在给人类带来即得利益的同时,也让现代的人们吃尽了苦头.在工矿企业建设、交通修路施工、生产生活等过程中不仅毁坏了原有的地貌植被,而且产生和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污染物和高温气态的CO2等,致使山地滑坡崩塌裂陷,被毁坏的土地在长期水土流失、干旱裸露风蚀后沙化;被废弃物污染的土地也因此成为寸草不生的废死地;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的CO2等热烟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日益突显,由此造成的干旱也日益明显,全球因此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特别是时至今日个别国家为了其自身经济利益,拒绝在人类控制CO2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直接影响了对工业废气排放的控制,令人不安.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