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还有情景交融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区别这三种-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乃文的问题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还有情景交融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区别这三种表达方式怎么区别?能否举例说明?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还有情景交融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区别

  这三种表达方式怎么区别?能否举例说明?

1回答
2020-06-07 09:0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海江

  借景抒情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

  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

  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

  【出处】

  宋·张炎《词源·离情》:“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2020-06-07 09:08:4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