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谈霾色变,你对雾霾了解多少?》(有删改),完成下列各题。①自2011年PM2.5一词迅速普及以后,人人谈霾色变。实际上在污染出现之前,霾自古有之,它被视为一种天气现象。
阅读《谈霾色变,你对雾霾了解多少?》(有删改),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2011年PM2.5一词迅速普及以后,人人谈霾色变。实际上在污染出现之前,霾自古有之,它被视为一种天气现象。
②将霾作为一种天气要追溯到《诗经》.《诗经•邶风•终风》中写道,“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此后,《后汉书》也有一则记录,“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虽然两者都没有对霾作详细介绍,不过霾和雾一起出现,说明二者很早时就是一种较为相似的天气现象。
③霾被定义为自然界的一种天气现象,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PM2.5)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④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些自然颗粒物的来源主要包括沙尘暴、火山二氧化硫、海洋二甲基硫化物及海盐、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生物质燃烧和土壤的排放等。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工业及人类活动而产生的颗粒物不断增加。这些浮游在空中的颗粒物对太阳光有散射和吸收作用,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当大气中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高值时,便形成了霾。
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霾的形成除了人为排放外,还有局地气候和建筑群的作用,人们修建大量高楼大厦,降低了大气在地表的流动性。
⑥总体来说,雾和霾是大气与人为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
⑦雾和霾在极端情况下,都应被视为灾害。一方面,雾和霾天气出现时能见度大大降低,对交通造成巨大影响,致使航班延误甚至取消、高速公路关闭等,雾和霾天气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另一方面,雾和霾的次生灾害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危害较大。
⑧如果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能够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考虑城乡地区绿化建设、河湖水系、道路系统和其他公共空间实际情况,完善通风廊道系统、增加空气流动性,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雾和霾。
⑨治理污染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多管齐下,互相配合,才能形成治霾的合力。
(1)本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对霾的了解的?请分点加以概括。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