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注意的集中性《庄子•达生篇》中,讲了一个佝偻老人捕蝉的故事,说他一捉一个,就像捡东西一样。孔丘见了,非常惊异,问他有什么巧妙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注意的集中性
《庄子•达生篇》中,讲了一个佝偻老人捕蝉的故事,说他一捉一个,就像捡东西一样。孔丘见了,非常惊异,问他有什么巧妙之处。他说,他并没有巧妙之处,只是一方面锻炼掌握捕蝉的竿的本领,另方面则集中注意力:“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丘听了,深以为然,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那就是说,佝偻老人之所以能够熟练地捕到蝉,是因为他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缘故。审美欣赏时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客体方面来说,是把审美对象暂时在心理上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的对象。例如读《红楼梦》,读到有关林黛玉的部分时,我们眼中心中,就只有一个林黛玉。从主体方面来说,则是我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都集中到当前的审美活动中。庄周所说的“心齐”、“坐忘”,荀况所说的“虚壹而静”,有点类似我们所说的主体的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是任何心理活动都少不了的。但审美时注意的集中,自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的当中,注意的高度集中与保持头脑的高度清醒是分不开的。只有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才能保持头脑的高度清醒。可是在审美欣赏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主要地不是要清醒地认识审美的对象,而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感情,把我们整个的心灵,灌注到对象中去,与对象相契合、相拥抱,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这时心理活动所出现的特征,是“出神”,是“发呆”,以至以假当真,物我两忘,我们主体的感情与客体的对象,融而为一。正因为这样,所以会出现“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的讲法。其次,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注意集中,是有意识的,带有强制性的。例如我们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走路,为了不被车子撞倒,我们就有意识地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心驰外物,胡思乱想。由于带有强制性,所以这种注意力的集中,不仅是勉强的,而且并不经常都是愉快的(科学研究的注意集中,有时也是愉快的)。但是,审美欣赏时的注意集中,却不是这样的。它像六月炎天时,清风从天而来,自然沁入到我们的心中。我们面对审美的对象,不期然而然地振奋起全部身心的力量,投人到美的形象当中。由于它来得那样自然,所以我们用不着任何勉强,就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这种集中,是一种忘其所以的自由的享受,因此,它是愉快的,令人心醉神驰的。最后,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它所追求的,不是抽象的理解,而是形象的观照①。我们听老师讲课,竖起耳朵,聚精会神;或者演习算术,目不旁骛,专心一致;我们都是在求得理解,增进知识。可是审美欣赏时的心理状态,却并不是要求理解,而只是要求陶醉。这种陶醉,只能在以观照的态度对待具体的形象时才能办到。因此,审美欣赏的注意集中,就是要对形象采取全神观照的态度。它所注意的,是形象,而不是概念。正因为这样,所以形象性是审美注意的另外的一个特点。
注释:①观照:美学上指以超然态度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捕蝉的巧妙在于掌握要领和集中注意力。
B.孔丘以为佝偻老人能够熟练地捕蝉在于他专心致志和注意力高度集中。
C.审美同任何心理活动一样需要注意的集中。
D.审美主要是要清醒地认识审美的对象。
E.审美是一种忘其所以的自由的享受。
F.审美欣赏的注意集中的目的是求得理解。
13.下列各项中能够论证审美时注意的集中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读《红楼梦》,读到有关林黛玉的部分时,我们眼中心中,就只有一个林黛玉。
B.荀况所说的“虚壹而静”。
C.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走路,不要心驰外物,胡思乱想。
D.听老师讲课,竖起耳朵,聚精会神。
14.请分条概述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的特点。(6分)
15.根据本文内容,仿照表1的形式,在表2的空格里各填写1个相应的词语。(3分)
表1
科学研究当中
注意集中
清醒
在马路上走路
注意集中
警惕
听老师讲课
注意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