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要有哪些思想观点?-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吕永健的问题

  孔子主要有哪些思想观点?

  孔子主要有哪些思想观点?

1回答
2020-06-09 20:2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陆卫

  君子谋生不某食

  君子不器

  人要好学

  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是一种专门阐发为人之道的大学问.古今中外,解释儒家学说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为什麽还要来凑热闹?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名“虽愚求明”的普通人,即便夙兴夜寐,“博览群书”,总是茫无头绪、不得要领.

  举例说吧,什么是儒家学说?或者说如何定义儒家学说?迄今还是学界争论不清的根本问题呢.至於儒家学说裨益了中国,还是害苦了中国?对於今天全球政治民主化、经济一体化、科技现代化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趋势究竟是促进、相容还是对立?换言之,儒家学说在现世大有可用呢,略有可用呢,还是应该弃之若敝屣?人们居然可以得出种种截然不同的结论,而且大多理路驳杂,词意含混,搅成一锅黏粥.这种玄玄乎乎的“学术讨论”,对下里巴人来说,只能是一种雾里看花,遥不可接,与己何涉的奢侈罢了.

  眼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一般中国人对此天字第一号国粹其实莫名其妙,就积极的正面意义而言,充其量讲得出几款泛泛道德教条口头禅而已.当然别说西洋人了.两百年前德国首席哲学家黑格尔(GeorgeWilhelmFriedrichHegal,1770-1831)眼中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实际的世俗智者,算不得一个哲学家,“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条,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别的东西.”尽管中国学人多不甘苟同,事实上至今孔门儒学尚难建立一种现代科学观念上具有确切定义和严谨逻辑性的理论体系.

  孔子“述而不作”.儒学经典原著多为断断续续的语录式记叙体,缺乏连贯性,古汉语本来简约含蓄难解,加之阙疑伪书杂陈,动不动要用猜哑谜的办法推敲,因此不同的有心人解释起来,很容易随心所欲说黑即黑,说白即白;一旦被封建王朝御用伪儒搅和得正反黑白颠倒互用,於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其实这些还只是今天理解真版儒家学说精义的表面的或技术性的困难.最大的、决定性的障碍恐怕在於缺乏一种探溯大本大源的研究方法,对於孔子的心路历程或者说儒家学说的思想根源罕有深入探究,苦於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找不到“一通百通”的线索脉络;也无法把握证伪的思辨要素,那“千古第一奇冤:真假孔子双包案”,竟成了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如果吾人至今不能得窥这个大本堂奥,当然无法形成豁然贯通的系统性观念,於是,除了各取所需,就不免像黑格尔大师那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一

  孔门儒学的“大本大源”,指的是儒家研究为人之道的基础原理,由此导出儒学博大精深的成套理论.好像欧几里德(Euclid)《几何原本》那样,以最原始的不证自明的五条公理和五条公设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演绎出一系列定理,从而建立了被称为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数学体系.

  有鉴於此,为了切实理解真版孔子学说,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从根从头,一切从大本大源开始.

  主流宗教都自称教义合乎天理,各有一番天启神授的奇迹故事.孔子导人以天理,若非天神天书秘授(天上掉下来或发自石室宝藏),敢问得之何方?

  孔子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神性的“天”,以为“万物本乎天”(《家语.郊问》),这个本,既指一切事物的本源,也是万物运行规律性之总成,亦即所谓人生“当行之路”的本源.

  孔子观史,不以为造物把一切的一切都已设计定当,更没有把一饮一啄都安排好了;恰恰相反,人类的存在,很像一项天工开物的伟大实验,开了一个头,后面的事情,造物者也不能预定,换言之,天已将人间的事交给人类自己来管了.借用今日资讯时代术语,造物为每一个人配备了硬件,提供了最基本的软体平台,如此而已.有关人性的或正或反共性基本规律,存在每一个身心发育正常的人的本体之中,所有未来发展,要凭人类天赋灵性自觉运用,自求多福了.

  立足这样的观念,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原其所自,无一不本於天而备於我也.这就是所谓“天不言”、“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中庸》)、“故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以及“高明配天”(《礼记·中庸》)等“天人合一”的道理.作为政治家,更应好生领会《尚书·泰誓》中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懂得从广大民意中去寻找和印证天意.

  这意思是说,天理的密码就藏在人性之中了.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诉诸奇迹灵异.所阐发有关人生必须遵行之天理,除“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继承、损益前人智慧精华,唯有运用天赋灵性深度“内省”,总结自身生活实践经验,澈悟“性与天道”交汇的大本大源之理,方才可能发前人所未发,创建系统的完整的指引“人之所以为人”“当行之路”的伟大学说.

  孔子非常成功的“内省”,就好比后世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那样,不须庞大复杂昂贵的实验室,照样悟出伟大相对论原理,是一种纯属理性、极富创意,决无奇迹迷信神秘性的“思想实验”.

  作为普通人,能不能追寻圣人思绪,运用自己的悟性智慧,结合自身生活实践经验,展开一场求诸理性良知,探大本,溯大源的思想原野自由驰骋之旅呢?

  每个人的“习”可以相去甚远,但“性”总是相近的,因此孔子从人性出发的的理性“内省”之道本质上具有普遍适用性,孔子的济世学说也因此可能经世致用.身处周敬王以后二千五百年高科技发达的资讯时代,吾人即便智能资质平平,也不应妄自菲薄.先圣既已“发现新大陆”,难道后人还不能摸摸索索跟着走一遭?

  拜读孔子关于治学态度的论述,可见“内省”成功的关键在一个诚字(Sincerity).诚者,无伪、无妄也,不能欺人,也不能欺心.诚是一种老老实实,一心一意,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求学问态度.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之者也.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天地之化育;可以天地之化育,则可以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与天地参矣(与天地并立为三也).

  《尚书.康诰》曰:“如保赤子”.孟轲也说得好,“大人(德行高卓的人物)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反之,不诚无物也,虽有所为亦如无有.只消那怕一点点甚至自己都不易察觉的虚情假意小小鬼心眼,就足以迷乱神思,稍纵即逝间,坐失了其实对人人开放的天机解密良机.

  诚心内省之难,就难在这个说说容易,做起来往往难於上青天的诚字.任何一个智能健全、具有一般生活实践经验的

2020-06-09 20:28:1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