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1896年《中国环行记》材料二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1896年《中国环行记》材料二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清末科举》材料三……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材料二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3)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科举学”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三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