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加粗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4.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二人志向的评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