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丁保春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冠者五六人D.唯求则非邦也与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C.则何以哉D.因之以饥馑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B.非曰能之能C.吾与点也与D.是故哂之是故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小题5:翻译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1回答
2020-06-11 23:1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何为平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以 因为 能 胜任 与赞许 是故 因此,所以

  小题1:C

  小题1:①平时你们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怎么做?

  ②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邻国)派军队来攻打它,饥荒接着战乱而来。

  小题1:A希通稀。B莫通暮。D与通欤。

  小题1:D为状语后置,其他三个都是宾语前置。

  小题1:本题考查课内实词或虚词的用法。概括语境来确定它们的意义。本文省略成份较多,所以一定要逐字推敲。

  小题1:A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不是讥笑,不完全赞成,但不否定。B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只是认同他的能力,对志向并未表示非常赞赏。D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错,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和谐生活。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则译为就,不吾知也为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知译为了解。则何以哉,这句也是宾语前置,以在这可以灵活译为做。何译为什么。(2)千乘之国,译为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算是中等国家。乎相当于。摄译为夹。后面的两句也要灵活翻译,用军队加之,就是侵略。用饥馑因之,就是有饥荒。

2020-06-11 23:19:1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