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的重大意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的重大意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的重大意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的重大意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②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中世纪裏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不是劳动契约,而是家庭、教会或君主的福利环境。於是,“前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中的劳动力就可以相应地被称为“前商品化”的劳动力。这就是“前商品化”概念的第一个含义。
在艾斯平-安德森和卡尔•波拉尼(KarlPolanyi)等许多学者眼裏,英国的斯宾汉兰德制度是前商品化制度的一个典型案例,因此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羁绊。所谓斯宾汉兰德制度,是指1795年5月6日由英国伯克郡斯宾汉兰德的地方长官制定的济贫制度,後为英格兰各地区普遍采用。这种制度不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而是补贴工人的收入使之达到一定水准:一个工人每周的补贴水准按12公斤面包的价格折算,他的妻子和每个孩子各按6公斤面包折算。由於斯宾汉兰德制度实行的是“社会工资”制度,从而减弱了那些脱离了土地的工人迁往新兴工业都市的流动愿望,阻碍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一味地固守著前商品化的原则,恪守著封建社会的保护传统,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因此,1834年它被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取而代之。
尽管“前商品化”因素普遍地存在於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但是,无庸质疑地是,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无情地摧毁了旧制度的藩篱,“前商品化”时期的经济保障日益凋敝;於是,与自由放任主义资本主义原则相伴而生的必将是劳动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