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10分)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走-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成汝震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10分)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走红,某校901班也开展了“魅力汉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有同学发现,把某些汉字

  综合性学习。(10分)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走红,某校901班也开展了“魅力汉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有同学发现,把某些汉字拆开来看,既有哲理,又有趣味。请仿照示例,从“赶”和“智”中任选一字,进行有哲理性的表述。(2分)

  【示例一】舒:舍得给予他人,才能活得舒心快乐。

  【示例二】劣:缺少某种能力,就会处于劣势。

  我选“”:

  活动二:下面是老师与学生围绕周围生活中的汉字现象所展开的对话,请你根据语言环境,在横线上将师生对话的省略部分补充完整。(4分)

  学生:老师,我家附近新开一家店,挂的招牌是“美發中心”,这个繁体字的“發”用得正确吗?

  老师:我国大陆从1956年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在欣赏书法、阅读古籍和接触港澳台的文艺作品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繁体字。简化字的“发“,在繁体字中有两种写法——“發”与“髮”,这两个字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我们来查《现代汉语词典》吧。

  学生:词典里也有对繁体字的解释吗?

  老师:是啊,你看这个括号中的就是繁体字。发(發),念fā有“发出”“发射”“发生”等意思。你来查查另外一个“发”吧。

  学生:查到了!发(髮),①。

  老师:很对。②。

  学生:知道了,应该用“髮”,谢谢老师!

  活动三:右图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

  听写大会》节目的标志,请你用简洁的

  语言介绍标志的内容,并简要谈谈该标志

  的寓意。(4分)

  

  ①内容:

  ②寓意:

1回答
2020-06-13 21:0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常丽敏

  活动一:我选“赶”,只有不停地走,不停的干,才能超赶别人。我选“智”,每日积累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有智慧。(2分,拆字有创意地表述,言之有理即可)活动二:①念fà指“头发”“毛发”等(2分,拼音,字义各占1分)②现在你知道“美发中心”的“发”应该用哪个繁体字了吧?(2分,要求是符合语境的问句)活动三:①内容:用汉字的基本笔画组合成一个圆形(2分,指出是笔画组合即可)②寓意: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提醒大家要正确书写汉字。(2分,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

  活动一:可根据文字的结构,发挥想像力,拆字然后进行有创意地表述。活动二:具体明确汉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口语交际要符合具体的语境。活动三:有图片可以很明确的得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标志是用汉字的基本笔画组合成的,形状为圆形。

  考点:

  综合性学习考点

  分析:

  考点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简明:能够使对方明白无误地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不重复啰唆,不产生歧义。此点可以具体穿插在病句中考查,也可以与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等结合起来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列出一段简明的话,让考生判断语病(重复啰唆、有歧义等)并修改。连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得体: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 那么怎样来复习这部分知识呢?一句话,要把握“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语言表达的总体要求,不管题型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怎样才能做到简明呢?首先,要删除多余的语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其次,用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替换冗长的语句;第三,避免因表述歧义而造成的误解。词义一定要确定,语序一定要恰当,指代一定要清楚。 语言应用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连贯。连贯是指前后句子意思贯通,没有阻碍。语言表达连贯的训练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话题和陈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第二,句序安排要合理;第三,注意处理好语言的呼应和衔接。得体,是语言表达的第三个要求。 它是指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这是对语言使用的高标准要求。要做到语言得体,第一要符合语境要求,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正确使用语言;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只要我们平时留心,加强训练,我们一定能在任何场合都有得体的语言。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考点2: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题的新宠。考点探讨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应对策略 A、表文转换题1、解读图表的流程: 根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2、把握好四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提示性。按考题要求答题,有的放矢。(5).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3、容易失误点 (1)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2)信息遗漏或缺失 (3)信息推断错误 (4)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 4、解题思路 ⑴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 ⑵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考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而准确。 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⑶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答题时注意: ①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②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③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④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三、总结“结论”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二是调查的目的或调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 B、图文转换题 ㈠徽标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1、解题思路 ⑴观察表象,抓住特点 ⑵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⑶分析寓意,文字表达。 ㈡漫画类 ?

2020-06-13 21:08: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