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相信未来》最后一节诗人告诉我们什么?
食指《相信未来》最后一节诗人告诉我们什么?
食指《相信未来》最后一节诗人告诉我们什么?
食指《相信未来》最后一节诗人告诉我们什么?
呵呵,这里有全解.《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杂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出作者情绪的变化,“我要……”“我要……”,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年轻,就是“排浪”,就是“太阳”,就是“大海”,就是“曙光”,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以上三节可以看作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第4至6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理由:“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拨去“腐烂的皮肉”看到“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二、写作特点赏析1、含蓄蕴藉、寓意丰富的比喻《相信未来》一诗显示出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带有一些现代主义的气质和艺术技巧的印记.这突出表现在对比喻的运用.文中的比喻多有所指,但也有些比喻难以具体的解读.如“美丽的雪花”“紫葡萄”等.诗中的比喻寓意深刻而丰富,如第三小节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不仅喻指笔体拙笨幼稚,更重要的是拥有孩子一样的一颗童心,纯洁真诚,相信未来.又如第四小节中的“睫毛”“瞳孔”,喻指未来的人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能够不为假相所惑,能够看到历史真相,生活真情.又如“腐烂的皮肉”表面喻指我们的躯体生命,实则指我们腐朽保守不切时宜的思想.再如第六小节中的“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脊骨”实则指独立不依的思想、独立特行的人格.比喻的运用,增加了这首诗的深度和难度,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与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