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诗歌借景抒情。茫茫无边的戈壁虽无风尘漫天之景,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可是塞外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与“白沙日暮中”,作者愁情四起。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2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
1.
分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从前三句可看出写景,尾句是抒情,由此可得出借景抒情的手法。答题时,再结合着对诗句的描绘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析:
由题干可知,诗句中的愁是复杂的,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从景物描写渲染的气氛角度来体会烘托的作者情感。由第一题可知,边关塞外沙漠缺少春天的气息,渲染了塞外环境的萧索氛围,自然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愁;“独”“离乡万里”直抒胸臆,抒写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愁。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