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回答问题秋斋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曲和政的问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回答问题秋斋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唐]韦应物[金]赵秉文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惊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小题1】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分析。(2分)

  【小题2】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回答
2020-06-13 19:3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谷震离

  【小题1】比喻,以烛比喻月;借代,借“晕”代月。(2分)

  【小题2】相同点:两首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感。韦应物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秉文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道出诗人的孤独。(2分)不同点:韦应物诗孤独中又有淡静;赵秉文诗孤独中更显凄冷。解析

  【小题1】

  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分析可知,“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分析可知,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20-06-13 19:34: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