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的地位高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黎松的问题

  唐朝诗人的地位高吗

  唐朝诗人的地位高吗

1回答
2020-06-15 21: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业峰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四界因唐诗的开放也受到了百姓和文人甚至宫廷皇族的欣赏和吹捧,被捧至比隋唐文人还高的位置.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等代表诗人都沉醉于吟咏祖国的大好河山即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他们都迷于表到自己对祖国的忠心及保卫祖国山河的决心.此时的诗人因祖国的昌盛,而对保卫领土表现出了无比的热忱,被百姓视为反映其"对盛唐极其爱戴"的体现者.因此愈加趋向被百姓所知所闻,被官员朝庭所任用和欣赏.

  唐后期,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作为代表诗人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后期,因战火弥漫,诗人作为表达百姓痛苦的直接体现点,与百姓都感同深受,与百姓的痛苦都融为一体,因此,在百姓的阶层中,更为百姓所理解和爱戴尊重,其地位转向了侧重于百姓阶层,服务于黎民群众.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人的诗风走向了颓然和哀愁等,那更是与百姓和国家的命运相密切的!国家的离乱造成了诗人无用武之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因家庭离散经济颓废而愈加走向低贱的地位,不为百姓所闻,不为他人所知,更多诗人宁愿走向隐姓埋名的日子,不问国家的事情!

2020-06-15 21:47:3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