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化学选择要测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罗贤星的问题

  一道化学选择要测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取a克样品与一定量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

  一道化学选择

  要测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取a克样品与一定量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测定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B.把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b克固体。蒸干过程中若未搅拌,则所测Na2CO3的质量分数可能偏大

  C.某NaOH标准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仍用此碱液滴定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则所测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D.产生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后,若测定其体积时忘记调平量气管和水准管内液面,则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是A,请解释一下BCD为什么是错的

2回答
2020-06-15 08:0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田广志

  2011年北京高考题11题为: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答案为C

  本题B选项,可以设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106x+84y=a,117x+58.5y=b,解得x=(84b-58.5a)/3627,由于未搅拌,可能导致氯化钠固体溅出,即b减小,故x偏小,测出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

  C项,假设1摩尔NaOH,在空气中完全变为0.5摩尔Na2CO3,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偏酸性,前者消耗1摩尔HCl,后者也消耗1摩尔HCl,即无影响,测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也无影响.

  D项,量气管和水准管可以参照2006年上海26题,忘记调平即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变小,设生成二氧化碳c摩尔,则参照B项思路,列出106x+84y=a,x+y=c,解得x=(a-84c)/22,c偏小则x偏大,即测出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

2020-06-15 08:10:38
田广志

  B项中,我原来说的不是很准确,蒸发溶液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溶液受热均匀,若不搅拌,容易使溶液局部过热,沸腾,溶液溅出,溶液中含水和氯化钠,水溅出无所谓,反正要蒸干水分,关键是氯化钠溅出,使得最终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不搅拌不会导致水分没有蒸干,蒸发操作要求蒸到析出大量固体、剩余少量水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况且题目B项中明确说“蒸干,并灼烧至恒重”。所以水分一定是蒸干净的。C项中,你如果手头有人教版的教材,选修4中中和滴定这一部分,教材上画了20mL0.1mol/L盐酸和20mL0.1mol/L氢氧化钠滴定的滴定曲线,根据这个数据计算一下,达到终点再多加一滴(大约0.04mL)酸,pH由7变为4,多加一滴碱,pH由7变为10。即滴定终点时pH变化最快。而一滴应该是在误差范围内的,换句话说,最后一滴指示剂颜色突变了,这一滴中有多少参加了反应,你是不知道的。所以一滴在误差范围内,即pH变化3在误差范围内,这就是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不会引起误差的原因。碳酸很弱,二氧化碳达到饱和也不会使pH改变3,所以我认为C项应无影响。D项参照2006年上海高考题的图,量气管带有刻度,连接发生装置。实验前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产生二氧化碳后,量气管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即量气管中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这样测得的气体体积偏小。

2020-06-15 08:11: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